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其他家畜 > 怎样防治水疱性口炎?其防治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其他家畜

怎样防治水疱性口炎?其防治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除常规严密消毒、认真检疫外,在发生过该病的地区可接种疫苗预防。一旦发生,应按国家指令进行隔离、消毒,或施以捕杀处理等措施尽快扑灭本病。注意猪舍和放牧地的条件,避免有使猪吻突或蹄的表皮造成擦伤的物品和地面,以防病毒的侵入。在发现有其他动物感染本病时,应积极予以封锁隔离,防止本区域的猪受到感染。国内已制出的鸡胚结晶紫甘油疫苗对黄牛有短期免疫效果,对猪的免疫效果尚无报道。如病情较轻,因其持续时间不长,一般用保守疗法即可。

VSV-Indiana 、NJ、Cocal和Alagoas具有兽医上和经济上的重要性,因为它们可使牛和猪致死。受感染的动物表现为发热,嗜睡,食欲下降,口腔、乳头、趾间及蹄冠上出现水疱性病灶和腿部的罐状环带。水泡易破裂,露出肉芽组织,呈红色糜烂,周围又刮破的上皮,常在7~10天内完全痊愈。由于水疱性口炎而死亡的较少,但是,可造成局部继发细菌和真菌感染,从而导致跛行、体重下降、出奶下降和乳腺炎,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牛马猪感染后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早期表现为发热、迟钝、食欲减退、流涎多。继而出现0.5至数厘米大小的白色至灰红色水泡,内部充满黄色液体,通常成群聚集。水泡多见于舌、牙床、鼻和唇,水泡也可在猪的嘴部和马的耳部出现。水泡内含有大量的病毒(平均为每毫升10-10感染单位),有病毒血症和全身感染,病理组织学变化可见淋巴管增生,感染4天后,大脑神经胶质细胞及大脑和心肌的单核细胞浸润。本病容易康复,即使病情很重,7~10天也能痊愈。

在VSV属中已知有Indiana、NJ、Alagoas、Piry和Chandipura 5个毒株可使人致病。人感染后20~30 h开始发作,可能开始于结膜,而后出现流感样症状:冷颤、恶心、呕吐、肌痛、咽炎、结膜炎、淋巴结炎。小孩感染可导致脑炎。病程持续3~6天,无并发症及致死。

疫苗免疫及预防

自然康复的马、牛至少有1年的免疫力。牛体内的中和抗体持续8年之久,但抗体的滴度在1月内可波动至1 000倍左右。

实验证明针对G蛋白的抗体可中和病毒,通过抗体中和病毒和其他免疫学反应(如补体、巨噬细胞及T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从而使实验小鼠得到保护。

尽管在实验小鼠中已有证明中和抗体能有效的阻止VSV的感染,中和抗体的出现却不足以阻止牛在自然感染时的临床症状的表现。尽管有高的中和抗体,牛仍然可在早期30~60天再次感染同一株病毒,而后可达康复。许多表现为地方流行性VS症状的动物,在疾病攻击前体内早已有了中和抗体。?

显然,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活的VSV野毒进行免疫。此方法曾被大量的应用于南美的牛群中,但会有散毒的危险。用甲醛、β-丙烯内酯或紫外线灭活的VSV可在小鼠体内产生弱的中和抗体。牛、鼠可用纯化的VSV G蛋白的免疫来产生保护作用。 ?

目前DNA疫苗及基因重组苗的研制,为疫苗免疫开辟了新的途径。Cantlon等人根据糖(G)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的原理,组建了一种新型DNA疫苗,用皮内注射的途径刺激鼠、牛、马可产生中和抗体,但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免疫反应。若用表达白介素-2的基因重组疫苗或具有免疫刺激性的寡核苷酸链协同注射时可明显提高抗体水平。?

目前美国已批准生产氢氧化铝灭活苗。另一种油佐剂苗已在哥伦比亚做田间试验。这两种疫苗在接种马和牛的血清中均能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但血液抗体能否保护该病尚不清楚。弱毒苗已在美国、巴拿马、危地马拉、秘鲁和委内瑞拉做过田间试验,结果均不可靠。目前,活苗(弱毒苗)或灭活苗都还未成为商品。?

由于VSV的广泛流行性、高度感染性、变异性、抗体保护的特殊性,目前尚无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防制。一旦发生此病,应立即采取紧急隔离、封锁、消毒等措施。同时在平时注意改善卫生环境,防止继发感染是十分必要的。由于VSV的感染途径比较复杂,有人建议从流行病学角度,建立一个防治昆虫和寄生虫的计划作为防御措施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水疱性口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水疱性传染病。特征为口腔黏膜发生水疱并流泡沫状口涎,偶见侵害蹄部和乳房皮肤。
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的水疱性口炎病毒。该病毒有两个主型和若干个亚型,型间无交互免疫性,对外界因素和常用消毒药的抵抗力均较弱。在58℃经30分钟灭活。对化学药物的抵抗力略比口蹄疫病毒强。本病多在一定地区成点状散发,常在5—10月间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病牛随水疱和唾液排出病毒,健康牛通过唾液和水疱进入损伤的皮肤、黏膜和消化道传染。一般认为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双翅目昆虫的叮咬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症状潜伏期3~5天,长者达9天。病牛高热,食欲不振,反刍减少。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是在舌、唇黏膜上出现米粒大的小水疱,随后彼此融合形成蚕豆大的大水疱,内含黄色透明液体。水疱破溃后遗留边缘不整的鲜红色烂斑。病牛大量流涎,呈丝缕状垂于口角,口渴。有的在蹄部和乳度皮肤上也发生水疱。病程l~2周,转归良好,极少死亡。若蹄部病变继发细菌感染,则病程较长。
诊断主要与口蹄疫相区别。如临床上有多数牛只发病,症状轻,治愈快者,可以初步诊断为水疱性口炎,确诊要依靠血清学诊断进行鉴别。
预防严格封锁疫区,被污染的场地和用具用2%氢氧化钠或1%福尔马林溶液消毒。以当地病牛组织或血毒制备的结晶紫甘油疫苗,或鸡胚结晶紫甘油疫苗进行预防注射。
治疗本病发病快,病程短,病情一般不严重,所以,只要加强护理并适当用药,效果甚佳。口腔黏膜有烂斑时,可用0.1%高锰酸钾水冲洗口腔,而后涂抹冰硼散或50%碘甘油,配合病毒唑肌内注射。此外,应给予柔软易消化的食物,防止口腔再遭损伤,促进患部痊愈。如果出现虚弱,可补液强心。

水疱性口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水疱性传染病。特征为口腔黏膜发生水疱并流泡沫状口涎,偶见侵害蹄部和乳房皮肤。
病原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的水疱性口炎病毒。该病毒有两个主型和若干个亚型,型间无交互免疫性,对外界因素和常用消毒药的抵抗力均较弱。在58℃经30分钟灭活。对化学药物的抵抗力略比口蹄疫病毒强。本病多在一定地区成点状散发,常在5—10月间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病牛随水疱和唾液排出病毒,健康牛通过唾液和水疱进入损伤的皮肤、黏膜和消化道传染。一般认为污染的饲料、饮水和双翅目昆虫的叮咬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症状潜伏期3~5天,长者达9天。病牛高热,食欲不振,反刍减少。具有特征性的症状是在舌、唇黏膜上出现米粒大的小水疱,随后彼此融合形成蚕豆大的大水疱,内含黄色透明液体。水疱破溃后遗留边缘不整的鲜红色烂斑。病牛大量流涎,呈丝缕状垂于口角,口渴。有的在蹄部和乳度皮肤上也发生水疱。病程l~2周,转归良好,极少死亡。若蹄部病变继发细菌感染,则病程较长。
诊断主要与口蹄疫相区别。如临床上有多数牛只发病,症状轻,治愈快者,可以初步诊断为水疱性口炎,确诊要依靠血清学诊断进行鉴别。
预防严格封锁疫区,被污染的场地和用具用2%氢氧化钠或1%福尔马林溶液消毒。以当地病牛组织或血毒制备的结晶紫甘油疫苗,或鸡胚结晶紫甘油疫苗进行预防注射。
治疗本病发病快,病程短,病情一般不严重,所以,只要加强护理并适当用药,效果甚佳。口腔黏膜有烂斑时,可用0.1%高锰酸钾水冲洗口腔,而后涂抹冰硼散或50%碘甘油,配合病毒唑肌内注射。此外,应给予柔软易消化的食物,防止口腔再遭损伤,促进患部痊愈。如果出现虚弱,可补液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