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白菜 > 大白菜霜霉病发病规律有哪些? 白菜

大白菜霜霉病发病规律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传播方式:霜霉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或菌丝在种株体内越冬。雨天或灌溉时通过水飞溅传到植株上,萌发后生出芽管,从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寄主组织,引起初侵染。随之发展成为菌丝,在细胞间隙扩散,引起寄主组织病变,从病变部位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子囊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再次侵染,导致病害蔓延。种株体内越冬的菌丝体在翌年春天也可从内部长出孢囊梗和孢子囊,引起再次侵染。

2、发病条件:霜霉病的发生与流行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但与温湿度的关系为密切。温度决定病害出现的迟早和发展速度。孢子囊的形成与萌发的适温度为7~13℃,侵入寄主的适温为16℃,菌丝生长发育的适温度为20~24℃。因此当气温15~24℃,昼夜温差大时有利于此病的发生流行。温度20℃以上病斑发展快,特别是24~25℃的温度下很容易产生黄褐色的病斑。

3、湿度决定病害发展的严重程度,只要田间处于高湿状态,夜间经常结露,病情就会发展;多雨、大雾、重雾或田间积水,湿度大于95%时病害发生严重。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十字花科蔬菜上或冬贮种株的根头上越冬,有时还可混在种子中越夏或越冬,次年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侵染幼苗,由春播十字花科蔬菜传到白菜等秋播十字花科蔬菜上,混在秋播种子上的病菌,播后直接为害幼苗。南方全年种植十字花科蔬菜的地区,病菌可在寄主上全年传播为害。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平均气温为16℃左右,病斑在16~20℃扩展最快,高湿是孢子囊形成、萌发和侵染的重要条件,多雨时病害常严重发生,田间高湿,即使无雨,病情也加重。北方大白菜莲座期以后至包心期,若气温偏高,或阴天多雨,日照不足,多雾,重露,病害易流行 。

天气潮湿时,叶背面产生白色稀疏的霉层

大白菜霜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品种抗性、栽培措施等均有关,其中的气候条件影响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