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传染性水泡性口炎有何特点,怎样防治? 其他

传染性水泡性口炎有何特点,怎样防治?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传染性水泡性口炎又叫传染性口炎、水泡性口炎或流涎病,是由兔传染性水泡性口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兔的急性口腔黏膜发炎,形成水泡及溃疡。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髙,主要危害1^3月龄幼兔,多发于春、秋季节。消化道为主要感染途径,病兔口腔分泌物、坏死黏膜组织及水泡液内含有大量的病毒,健康兔吃了被污染的词草、伺料及饮水后而感染。

饲料粗糖多刺、霉烂、外伤等易诱发本病。(1)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5〜6天,开始口腔黏膜呈现潮红肿胀,随后在嘴角、唇、舌、口腔其他部位的黏膜上出现粟粒大至大豆大的水泡,水泡内充满液体,破溃后常继发细菌感染,引起唇、舌及口腔黏膜坏死、溃疡,口腔恶臭,流出大量唾液,嘴、脸、颈、胸及前爪被唾液沾湿,时间较长的被毛脱落,皮肤发炎,采食困难,消瘦,严重的衰竭死亡。

(2)病理变化尸体消瘦,舌、唇及口腔黏膜发红、肿胀、有小水泡和小脓疱、糜烂、溃疡,口腔有大量液体,食道、胃、肠道黏膜有卡他性炎症。(3)诊断要点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特异的口腔病变即可做出诊断。必要时,要通过实验室检验确诊。(4)防治措施给予柔软易消化的词草,防止口腔发生外伤。

兔笼、兔舍及用具要定期消毒。发现病兔立即隔离,全场进行严格消毒,病兔口腔病变用2%硼酸溶液或0。1%高锰酸钾溶液或1%食盐水等冲洗,然后往口腔撒“矾糖粉”(明矶7份,白檐3份,压成粉末混合),每天3〜4次,撒药半小时内禁止饮水;或涂碘甘油或磺胺软裔或冰硼散或磺胺粉等,每天3次。

为防止继发感染,伺料或饮水中加人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