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重缺氧或少水 在一般情况下,越冬水体严重缺氧是鱼类死亡的主要原因。造成缺氧死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凡用没经改造的天然小泡沼进行鱼类越冬。因沼泽化程度大,水草多,水底淤泥厚,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较多,故冬季耗氧过多,造成水域严重缺氧。此种泡沼一般在新年前后,水中溶氧就可降到1毫克/升以下,遇到雪封冰或大雪年份,到12月份中旬就可能严重缺氧。因此,凡是不经改造的天然水体,又无补水的水源或缺少有效的补氧措施,是不能用作养殖鱼类越冬的。
第二,越冬池渗水严重以及在塘鱼、野杂鱼多、鱼类越冬密度过大,而引起缺氧。有些越冬池底质疏松,多为砂石,冬季渗漏水量过大,不但相对增加了池鱼的密度,而且水量少,水中溶解氧也相对减少。因此,凡是渗漏严重,而其又无水源补充新水的池塘,都不宜选做鱼类的越冬池。有些越冬水域对原池在塘的鱼类数量估计不足,或根本没做估计,有些野杂鱼也没有计算在内。以致造成鱼类越冬密度过大,而引起缺氧死鱼。
第三,有机污水进入越冬池。越冬期间有污水流入越冬池,增加了耗氧因子,使溶氧明显降低。另外,含有机质及有机酸较多的草地锈水,或含铁离子较多的地下井水,流入越冬冰体后都能很快地消耗掉大量的氧,使越冬池缺氧死鱼。
2.鱼种规格小、体质差及病伤严重 鱼种规格小、体质消瘦,肥满度低。养殖鱼类越冬期间能量的消耗主要是靠越冬前体内脂肪的积累。因此,秋季鱼种育肥不好、鱼体消瘦,就不能保证其在漫长冬季对脂肪的消耗,鱼类就会发生死亡。越冬期间鱼类活动量大,消耗能量多,使之体质太差,造成鱼类死亡。
1.水质原因 一方面,冰封期过长,水与空气接触很少,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较少,且水温较低,光线不足,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繁殖量减少,光合作用产氧量下降,同时由于鱼类、水生生物、有机物的分解等消耗大量氧气,使鱼体处于低溶解氧状态,严重影响鱼类的生理状态,极易出现缺氧严重窒息而死亡。另一方面,长时间封闭水体,导致淤泥中以及水体中的有机物质发生理化反应,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甲烷、氨等,引起水体pH值偏高或偏低,以及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悬浮物过多,水质恶化而影响鱼体的生理活动。
2.饲料原因 饲料质量不合格、霉变或饲料营养成分不能满足鱼类最低维持需要,特别是维生素、矿物质等添加量不足,导致鱼体体内营养蓄积不足,免疫力下降,体质差,在越冬期间体质消耗殆尽而死亡。
3.管理原因 并塘越冬时间过早,停食过早,造成鱼体在越冬中后期消瘦,体质下降;拉网并塘时操作不当,造成鱼体受伤或鳞片脱落,易感染病菌而致死;越冬期间长时间盲目循环冲水或开增氧机,造成水温严重下降,导致鱼体被冻伤甚至冻死;破冰扫雪不及时,造成水体透光度差,养殖水体溶解氧与光合作用产氧量下降,鱼体缺氧窒息而死亡;没有及时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杀菌或滥用药物,造成水体污染,鱼体患病或中毒而死亡;等等。
4.鱼体原因 越冬鱼体体质差,规格小,体内积存的能量等营养物质少,难以满足越冬期生存的需要,常因身体衰弱而死亡。
上一篇: 解热镇痛消炎药都有什么作用?
下一篇: 瓠瓜煤污病的病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