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龟鳖 > 鳖病的发生主要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龟鳖

鳖病的发生主要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鱉由于生态特点、生活习性与鱼类等水生动物有较大的区别,其病害也与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病害存在较大的差异。只有正确了解鳖病发生的特点,才能在养殖过程中有效地预防鳖病发生和治疗鳖病。一般来说,鳖病具有如下方面的显著特点:环境因素对鳖病发生的影响更大人工养鳖的生态环境与鳖的天然生态环境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般来说,鳖的遗传属性对发生了较大变异的人工养殖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还很差,因而环境稍微不利都会导致鳖生理功能的失调,诱发疾病。如养殖水质污染会造成氨中毒;过于清瘦的养殖水体又会导致白斑病的发生;腐皮病的发生则大多与水质老化、败坏有关;生活在酸性或弱酸性水体中,鳖就会表现为生长慢,易发生白点病、腐皮病等。 潜伏期长因鳖的抗病力较强,病原多为条件致病菌,故鳖被病原体感染后,通常要经过一段较长的潜伏期才显示病症,所以鳖带菌而不发病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的潜伏期可达半年之久,如鳖的出血性肠道坏死症大都是因为鳖在温室中就被病原体感染,而在出温室后放养在外塘中暴发的。 据调查,患红底板病的鳖,大多是前一年被病原体感染,冬眠复苏后暴发,潜伏期可达八九个月。病程长在生产中常发现患穿孔病、腐皮病的鳖,病程可达半年之久。有的成鳖穿孔腐烂至内脏,四肢烂掉,仍可继续存活;患水霉病的鳖,全身都披上厚厚的一层绒毛,还可存活数周,直至消瘦而死。 呼吸系统发生障碍是导致病鳖最终死亡的原因各种病鳖死亡时,大多伴有脖颈异常症状,如出血、溃烂、肿胀、白斑、不能自由伸缩、咽喉红肿、口鼻流血、肺组织充血等。这说明大多数鳖病严重恶化时,都会侵袭鳖的呼吸系统。继发性感染普遍因密度大,雌雄搭配比例不当,大小规格不齐,鳖相互撕咬争斗,池壁粗糙以及长途运输等造成的伤残是继发性感染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当一种病原体侵袭之后,为另一种病原体的感染创造了条件。如白斑病发生,就为腐皮病病原菌的侵人打开了方便之门;患出血病的鳖会导致其他病菌感染;皮肤损伤,又常会带来真菌疾病。并发症较多常见的有腐皮病、疖疮病并发症,白斑病、穿孔病、鳃腺炎病并发症,红脖子病、红底板病并发症,出血病、疖疮病、穿孔病、腐皮病并发症等。 流行时间较集中鳖病的流行与其生态习性、生活规律有关。池水温度在15T以上时,鳖开始摄食和活动;12丈以下时,鳖进人冬眠期,故稚鳖多在刚出壳、体质最娇弱的时候发病,幼鳖多在生长最旺盛的阶段发病,成鳖及亲鳖多在冬眠前后发病,鳖病流行多集中在5~10月。 诊断治疗较困难鳖生活于水中,见人就迅速逃离,平时难以直接观察其健康状况。待症状明显,鳖浮手水面时,病情已十分严重,治疗价值不大。而且病鳖大多失去食欲,即使使用特效药,若不能按要求浓度使之进人鳖体内,还是达不到预期的疗效。鳖病发生后,一般均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要控制某一鳖病,往往要采取多种措施和花费较长的时间,综合治疗才会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