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马铃薯 > 马铃薯不结薯的原因? 马铃薯

马铃薯不结薯的原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2000年,我省大部分地区种植的马铃薯均出现严重的减产,一些地块虽然枝叶繁茂,长势良好,但是薯块较小或没有薯决,产量很低,特别是一些覆膜地决表现较重。各地为什么产生这种情况:多数人认为是种薯有问题。实际上,减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栽培管理、品种、土壤的肥力状况、水分、温度、播期等因素。从去年看,高温干旱是造成马铃薯大幅度减产的主要原因,而播期和品种的生育期又与遭受高温干旱影响的严重程度有关。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马铃薯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马铃薯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水分、肥料、充足的光照和较低的温度。其中对温度的要求是:15℃条件下出苗后7天形成块茎,在25℃条件下需21天形成块茎;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气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25℃,超过39℃停止生长。

1.播期的影响 辽宁省辽南、辽西地区一般3月末催芽覆膜栽种,4月末出苗,5月10日左右形成块茎,6月初收获;辽中、辽北地区一般4月上中旬覆膜或裸地栽种,5月初或5月中旬出苗,5月15—20日形成块茎,6月下旬或7月初收获。去年辽宁省5月20日开始出现越过25℃的高温天气,这一时期正是辽南、辽西种植区的薯块膨大期;辽中、辽北种植区的薯块形成期。所以辽南、辽西地区适时催芽覆膜栽种的地块产量受影响较小,667平方米(亩)收入均在千元以上。而一些栽种较晚及辽中、辽北地区种植的地块,在高温条件下,茎叶生长繁茂,气温高于25℃以后,块茎停止生长,而茎叶生长仍能正常进行,这时叶部所制造的有机养分全部用于匍匐茎和茎叶的生长上,从而造成茎叶徒长,匍匐茎穿出地面成为地上枝条,出现只长秧不结薯的后果。

从去年的结果可以看出,凡是能做到早催芽,适时早播的地块,薯块形成和膨大均能躲过高温,对产量影响小;栽种晚的地块,薯块的形成和膨大正遇上高温,使块茎的形成和膨大受到严重的影响,因而产量很低。

2.品种生育期的影响 种薯是增产的内因,高产的关键。要想获得高产、高效需选用生育期适宜的脱毒良种。春季覆膜栽培应选中薯1号、超白、东农303和早大白等极早熟品种,通过催芽、晒芽、适时早播等措施促使其早生快发,使薯块的形成和膨大期处于较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而选用生育期偏长的品种,其块茎的形成及膨大期正值高温阶段,受高温的影响较重,结果造成严重的减产。

马铃薯枝叶繁茂,长势良好,但是薯块较小或没有薯决,本文综合了几种造成只长茎,不结薯或结薯少的原因,以供大家参考。
1、温度不适宜
马铃薯的生长需要适宜的土壤水分、肥料、充足的光照和较低的温度。其中对温度的要求是:15℃条件下出苗后7天形成块茎,在25℃条件下需21天形成块茎;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气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25℃,超过39℃停止生长。
2、用秋薯做种
未催芽而出苗太晚。秋薯的种性好,生长势强,出苗后正处高温长日照,能促进茎叶生长,但养料大部分用于茎叶生长,匍匐茎顶端得不到足够的养料,所以不能膨大或膨大很小。
3、结薯期和膨大期遇到高温
高温条件下,茎叶生长繁茂,气温高于25℃以后,块茎停止生长,而茎叶生长仍能正常进行,这时叶部所制造的有机养分全部用于匍匐茎和茎叶的生长上,从而造成茎叶徒长,匍匐茎穿出地面成为地上枝条,出现只长秧不结薯的后果。
4、氮肥施用过多
如开花期每亩追施50-60斤尿素,就很可能会导致茎叶徒长、倒伏,以致不结薯或结薯很少。土壤中氮肥过多、镁肥不足,或氮、磷、钾肥比例不当等,也有可能造成徒长而不结薯。
5、密度过大
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马铃薯,如果密度过大,出苗后植株为了争光,都向上生长,造成相互荫蔽,光照不足,植株纤细,光合作用弱,而呼吸作用消耗的养科多,没有或很少养料输送至块茎中积累。
6、出苗时间晚
未催芽或种植太晚,出苗后正处在高温长日照,能促进茎叶生长,养料大部分用于茎叶生长,匍匐茎顶端得不到足够的养料,所以不能膨大,或膨大很小,应早催芽适时早播。
7、结薯期遭遇供水不足

结薯期是马铃薯需水较多的时期,特别是结薯前期土壤中缺水,会造成大幅度减产,如缺水后,再度降雨或灌溉时,易发生二次生长产生畸形薯。结薯期如土壤干旱,应及时灌溉,使土壤水分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后期逐渐减少土壤含水量达到50%-60%,促使新生块茎的表皮木栓化,减少收获时脱皮;收获时,避免土壤过分干燥减少块茎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