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绵腐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水稻

水稻绵腐病的发病条件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绵腐病症状

在水稻播种后56天就有发生,主要危害幼根和幼芽。最初在稻谷颖壳裂口处,或幼芽的胚轴部分出现乳白色胶状物,逐渐向四周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呈放射状,后常因氧化铁沉淀或藻类、泥土粘附而呈铁锈色、绿褐色或泥土色。受侵稻种内部腐烂,不能萌发,病株则因基部腐烂而枯死。

二、防治措施

1、加强水分管理。开通“三沟”,做到雨住沟干。播种后至现芽前,秧田厢面保持湿润,不能过早上水至厢面。发病后,及时晾田,降低湿度。还可以揭开膜的两头通风换气,减轻病害发生。

2、喷药保护。播种前用敌克松进行苗床消毒。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后,应及时施药防治。亩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硫酸铜1000倍液均匀喷施。推荐使用特效药杜邦“增威赢绿”进行防治。如有条件的,秧田应及时用清水冲洗1-2,把表面的病菌冲走,排干后再施药。

此外,亩撒施草木灰25公斤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