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黄颡鱼鱼病预防措施有哪些? 其他水产

黄颡鱼鱼病预防措施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细菌性肠炎。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压腹部,肛门有黄色黏液流出。肠道发炎,呈浅红色,充满血脓。病鱼离群靠岸独游,活动迟缓,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⑴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饵料;活饵用2-3%的食盐水消毒后再投喂;定期在饵料中添加0.1%鲜大蒜汁。⑵全池泼洒0.3克/立方米二氧化氯。⑶投喂土霉素药饵,每千克饵料加土霉素0.05克,连用10天。 二、出血性水肿病。病鱼体色泛黄,黏液增多,咽部皮肤破损充血呈圆形孔洞,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头部充血,胸鳍与腹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胆汁外渗,腹腔淤积大量血水或黄色冻胶状物,胃肠无食,肝脏呈土黄色,脾坏死,肾脏有霉黑点。 防治方法⑴:二氧化氯0.5克/立方米水体消毒,连用3天。⑵内服利福鱼康连用一周。⑶加大换水量,定期用二氧化氯消毒。 三、水霉病。病鱼游动缓慢,体表有棉絮状附着物,鱼体消瘦衰弱而死。此病在水温低时最易发生,多由拉网、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 防治方法:⑴在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谨慎操作,尽量避免鱼体受伤。⑵全池遍洒霉菌净全池泼洒。⑶先用5%食盐水浸洗鱼体5分钟,再用青霉素80万单位加入100公斤水 配成溶液浸洗10分钟。 四、车轮虫病和斜管虫病。由车轮虫或斜管虫大量寄生于鱼体鳃部和皮肤引起,主要危害黄颡鱼苗种。病鱼焦躁不安,在水上层狂游,或腹部朝上,在水面上旋转。镜检可见大量车轮虫或斜管虫寄生于鳃丝和皮肤上。 防治方法:车轮斜管杀全池遍洒。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五、小瓜虫病。多由小瓜虫寄生于鱼体鳃部和皮肤引起。病鱼皮肤上,肉眼可见小白点,用镊子取下小白点,显微镜下观察可确诊。 防治方法:金典消毒,鱼虫杀星全池遍洒。 此外,黄颡鱼为无鳞鱼,对药物耐受力不及四大家鱼,用药要准确掌握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