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干尖线虫以成虫和幼虫潜伏在谷粒的颖壳和米粒间越冬,因而带虫种子是本病主要初侵染源。线虫在水中和土壤中不能长期生存,灌溉水和土壤传播较少。当浸种催芽时,种子内线虫开始活动,播种带病种子后,线虫多游离于水中及土壤中,但大部分线虫死亡,少数线虫遇到幼芽、幼苗,从芽鞘、叶鞘缝隙处侵入,潜存于叶鞘内,以口针刺吸组织汁液,营外寄生生活。随着水稻的生长,线虫逐渐向上部移动,数量也渐增。在孕穗初期前,愈在植株上部几节叶鞘内,线虫数量愈多。到幼穗形成时,则侵入穗部,大量集中于幼穗颖壳内、外部。病谷内的线虫,大多集中于饱满的谷粒内,其比例约占总带虫数83%~88%;秕谷中仅占12%~17%。雌虫在水稻生育期间可繁殖1~2代。
稻干尖线虫幼虫和成虫在干燥条件下存活力较强。在干燥稻种内可存活3年左右。线虫耐寒冷,但不耐高温。活动适温为20~26℃,临界温度为13℃和42℃。致死温度为54℃,5min;44℃,4h或42℃,16h。线虫正常发育需要70%相对湿度。在水中甚为活跃,能存活30d左右。在土壤中不能营腐生生活。对汞和氰的抵抗力较强,在0.2%升汞和氰酸钾溶液中浸种8h还不能灭死内部线虫,但对硝酸银很敏感,在0.05%的溶液中浸种3h就死亡
谷子线虫病的发生规律:
谷子线虫病主要随种子传播,带病种子是主要初侵染源,秕谷和落入土壤及混入肥料的线虫也可传播。此外,用病秕粒饲喂牲畜,未腐熟的粪肥中也会有少量线虫存活诱发病害。混在土壤中或保持在室内的线虫至少能存活2年。
(来源于搜狗百科)
上一篇: 沙糖桔什么时候施春肥?如何施放?
下一篇: 沙糖桔放秋稍前,如何修剪夏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