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一、流行特点
本病奶牛最易感,其次为水牛、黄牛、牦牛。人也可被感染。结核病病牛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牛型结核分枝杆菌随鼻汁、痰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健康牛可通过被污染的空气、饲料、饮水等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二、临床特征
潜伏期一般为3~6周,有的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临床通常呈慢性经过,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以长期顽固性干咳为特征,且以清晨最为明显。患畜容易疲劳,逐渐消瘦,病情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
乳房结核:一般先是乳房淋巴结肿大,继而后方乳腺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硬结无热无痛,表面凹凸不平。泌乳量下降,乳汁变稀,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
肠结核:消瘦,持续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常带血或脓汁。
三、病理变化
在肺脏、乳房和胃肠粘膜等处形成特异性白色或黄白色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切面干酪样坏死或钙化,有时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胸膜和肺膜可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形如珍珠状。
四、实验室诊断
病原学诊断:采集病牛的病灶、痰、尿、粪便、乳及其它分泌物样品,作抹片或集菌处理后抹片,用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并进行病原分离培养和动物接种等试验。
免疫学试验: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提纯蛋白衍生物)皮内变态反应试验(即牛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试验)(GB/T 18646)。
五、预防与控制
采取以“监测、检疫、扑杀和消毒”相结合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检疫:异地调运的动物,必须来自于非疫区,调入后应隔离饲养30天,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解除隔离。
净化:确诊为结核病牛的牛群(场)为牛结核病污染群(场),应全部实施牛结核病净化。
消毒:饲养场及牛舍出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内置有效消毒剂,如3~5%来苏尔溶液或20%石灰乳等。消毒药要定期更换,以保证一定的药效。牛舍内的一切用具应定期消毒;产房每周进行一次大消毒,分娩室在临产牛生产前及分娩后各进行一次消毒。
上一篇: 水分对棉花 叶片生理活动的影响有哪些?
下一篇: 牧草半干青贮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