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 其他水产 > 水产养殖如何正确用药,克服用药十大误区? 其他水产

水产养殖如何正确用药,克服用药十大误区?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用药前应先了解药物的性质,科学配伍防上配伍禁忌:了解水产动物的习性和疾病流行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把握日寸机,适时用约,正确用药,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1.适时清塘,选用适合的清塘药:适时换水或用水质调节剂进行水质调节,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2.给药方法、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因药性、养殖品种、养殖方式、投喂方式而异。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

  3.内服药应拌料均匀,特别是不溶于水的药物;不用原料药,冈原料药川量不易控制,不易拌匀;有的药物需添加粘合剂:有的药物最好制成颗粒药饵投喂:有的中药散剂宜用开水浸泡或煎煮后拌料或泼洒,这样药效更佳。

  4.外用药使用方法

  (1)用药时间因药物性质和养殖品种的不同而异。杀虫药宜在太阳刚出来时、下午3:00使用;杀菌药宜在白天上午施用:见光易分解或对光敏感的药物宜在太阳落山后用药为好。施药后应开增氧机,以使药物分布均匀:闷热天、阴雨天、夏天高温的中午、缺氧或浮头时不宜用药,特别是杀藻剂,可泼洒(撒)增氧剂或开启增氧机虾、蟹脱壳旺期应慎用外用药,特别是刺激性药物。

  (2)外用药应尽量选择用量小、效果好、污染小、毒性小的品种:药物如需溶解,应完全溶解并搅拌均匀;泼洒(撒)要均匀,池塘周边、增氧机边可多泼洒:药物应在上风口处泼洒并做好防护措施,保证全池药量的均匀性和施药者的个人安全:泼洒药物前应停喂1—2餐,如需投饵,应先投饵后泼洒药物,特别是泼撒颗粒药物,更要注意这—点。

  (3)原则上泼洒药物的顺序为先用杀虫药,后用杀菌药,但具体的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泼洒外用药时,应注意水体pH值、水质肥瘦度、水体透明度、水温高低等外界环境对药物的影响,同时要注意药物对鱼类品种、大小、病鱼体质的影响。

  (4)用药后同小时要观察鱼的反应。若出现浮头、靠岸、上下窜动等异常现象,应尽快换水并增氧。

  5.注意生物活菌制剂与抗菌、抑菌药物不能同时投喂或泼洒, 二者应间隔10~15天;根据需要,应及时向养殖水体中补充生物活菌制剂,使有益菌群保持优势状态。

  6.药物浸泡的注意事项。采用此方法应注意药物不应与容器存在化学反应;应选择对被浸泡对象刺激性较小药物:药物在水中应完全溶解并搅拌均匀;浸洗时间应根据水温、种类、伍的健康状况、密度等灵活掌握:注意防上缺氧,一旦发现鱼有挣扎、浮头等,应迅速捞出并放入清水中。该方法应在水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7.禁止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的禁用药。

  总之,为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防重丁治”的观念。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合理使用药物,做到“对症用药,安全用药,适宜用药,合理用药,控制用药,有效用药”,就能克服用药十大误区。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用药前应先了解药物的性质,科学配伍防上配伍禁忌:了解水产动物的习性和疾病流行特点,根据实际情况,把握日寸机,适时用约,正确用药,对症下药,标本兼治。

  1.适时清塘,选用适合的清塘药:适时换水或用水质调节剂进行水质调节,保持池水“肥、活、嫩、爽”。

  2.给药方法、用药剂量及用药次数因药性、养殖品种、养殖方式、投喂方式而异。用药前应仔细阅读药物的说明书。

  3.内服药应拌料均匀,特别是不溶于水的药物;不用原料药,冈原料药川量不易控制,不易拌匀;有的药物需添加粘合剂:有的药物最好制成颗粒药饵投喂:有的中药散剂宜用开水浸泡或煎煮后拌料或泼洒,这样药效更佳。

  4.外用药使用方法

  (1)用药时间因药物性质和养殖品种的不同而异。杀虫药宜在太阳刚出来时、下午3:00使用;杀菌药宜在白天上午施用:见光易分解或对光敏感的药物宜在太阳落山后用药为好。施药后应开增氧机,以使药物分布均匀:闷热天、阴雨天、夏天高温的中午、缺氧或浮头时不宜用药,特别是杀藻剂,可泼洒(撒)增氧剂或开启增氧机虾、蟹脱壳旺期应慎用外用药,特别是刺激性药物。

  (2)外用药应尽量选择用量小、效果好、污染小、毒性小的品种:药物如需溶解,应完全溶解并搅拌均匀;泼洒(撒)要均匀,池塘周边、增氧机边可多泼洒:药物应在上风口处泼洒并做好防护措施,保证全池药量的均匀性和施药者的个人安全:泼洒药物前应停喂1—2餐,如需投饵,应先投饵后泼洒药物,特别是泼撒颗粒药物,更要注意这—点。

  (3)原则上泼洒药物的顺序为先用杀虫药,后用杀菌药,但具体的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泼洒外用药时,应注意水体pH值、水质肥瘦度、水体透明度、水温高低等外界环境对药物的影响,同时要注意药物对鱼类品种、大小、病鱼体质的影响。

  (4)用药后同小时要观察鱼的反应。若出现浮头、靠岸、上下窜动等异常现象,应尽快换水并增氧。

  5.注意生物活菌制剂与抗菌、抑菌药物不能同时投喂或泼洒, 二者应间隔10~15天;根据需要,应及时向养殖水体中补充生物活菌制剂,使有益菌群保持优势状态。

  6.药物浸泡的注意事项。采用此方法应注意药物不应与容器存在化学反应;应选择对被浸泡对象刺激性较小药物:药物在水中应完全溶解并搅拌均匀;浸洗时间应根据水温、种类、伍的健康状况、密度等灵活掌握:注意防上缺氧,一旦发现鱼有挣扎、浮头等,应迅速捞出并放入清水中。该方法应在水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

  7.禁止使用国家明文规定的禁用药。

  总之,为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加强“防重丁治”的观念。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养殖水平。合理使用药物,做到“对症用药,安全用药,适宜用药,合理用药,控制用药,有效用药”,就能克服用药十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