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根源是什么? 其他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的根源是什么?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思想认识问题

  由于过去农民长期徘徊在温饱线上,生产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农产品数量而轻视质量,只关注 “产量至上”,而忽视农产品品质的提升,没有把农产品安全提到应用的高度。同时由于长期管理上的分割,使从事加工的人员缺乏原料常识,从事生产的人员又缺乏加工知识,因此造成许多概念上的混乱,甚至许多粮食、水果、蔬菜、畜产品等都没有一个统一标准的名称,导致只注重眼前而不顾长远,不了解国内外市场形势,不了解其他国家的法律法规。出现农产品安全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2、农业经营管理体制问题

  当前,农村家庭承包经营是农业经营的主要模式,农产品生产经营分散,生产规模小,随意性大,多数农民倾向于传统种植模式,缺乏生产过程的监控,且安全意识差,自律意识淡薄;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土地流转在一些地区很难操作,难以形成对种植的统一规划、指导,也难以形成由市场规范的收购加工体系,造成农民生产的无序竞争,产品品种杂乱,品质低,难以保证其规格标准及质量安全。加之农产品安全由多个部门管理,政出多门,涉及到利益问题一拥而上。一旦出现了安全问题,则退避三舍,推诿扯皮。导致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种子、农药、化肥、加工、销售等环节较为混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检测体系和能力问题

  我国虽然也制定了不少农产品和食品标准,但无论是标准的制定还是实施,碰到的最大困难是对标准所规定的技术指标缺乏完善的检查体系和相应的评价分析手段,在这个环节上出现的问题比较多。特别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缺乏相应的检测设备,检验依据的标准数量不足、配套性差,监测工作尚未制度化,质检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农产品检测基本处于真空地带。

  4、市场准入问题

  农产品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农产品入市没有限制。零售终端也存在的问题,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同经营,价格等同现象普遍,不利于形成优质农产品的竞争力,也不符合价值基本规律。许多零售终端的集市和超市经营的生鲜农产品进货质量无法安全控制,在进货渠道上有不少弊端,大多从批发市场进货,尽管要求较其他销售渠道严格得多,但诸多原因,使有问题的农产品依然会进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