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管理,或采取连续突击办法,人工摘除卵块及带虫窝叶片集中处理。
2、及时喷药毒杀低龄幼虫。因地制宜采取挑治(3龄前)或全面治(3龄后)办法,交替喷施20%抑食肼(虫死净)可湿粉500-800倍液,或BT乳剂(100亿孢子/毫升)1500-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25%功辛乳油1500-2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6000-7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5000倍液,2-3次,隔7-10天1次,喷匀喷足。
亩用BT乳剂(100亿孢子/毫升)1500-2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25%功辛乳油1500-2000倍液,或21%灭杀毙乳油6000-70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3000-5000倍液,2-3次,间隔7-10天,喷匀喷雾。
1、分类地位。
斜纹夜蛾又称莲纹夜蛾、斜纹夜盗蛾,其幼虫俗称“大食虫”(广东),分类上归鳞翅目、夜蛾科。
2、寄主及危害特点。
斜纹夜蛾分布广,食性杂,属暴食性和间歇性猖獗危害的农作物大害虫,其寄主植物多达90多科、300余种,其中喜食的植物就有90多种。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也危害花和果实。低龄幼虫群集取食叶肉,残留表皮;高龄幼虫分散咬叶成孔洞、缺刻,严重时把植株叶片吃光致成光秆。
3、形态及习性。
成虫为体呈灰褐色的中型蛾子(体长约20毫米,翅展约40毫米)。该虫形态特点是:
(1)成虫蛾子前翅黄褐色至淡黑褐色,上具环形纹、肾状纹和波浪状内横线、外横线,在环形纹与肾状纹之间有3条白色斜线,构成显眼的白斜带(斜纹夜蛾之名即据此而来);后翅银白色无斑纹。
(2)老熟幼虫体长近50毫米,幼虫体色因龄期、食料、季节而变化(初孵幼虫呈绿色,2~3龄时黄绿色,老熟时多为黑褐色);背线、亚背线较体色浅,常呈黄色;从中胸至第9腹节每节两侧有1对半月形黑斑,其中以第1、7、8腹节的黑斑最大。
在华南地区,斜纹夜蛾年发生7~9代,世代重叠,以老熟幼虫或蛹在田内及附近田基土缝、杂草中越冬。广州及其以南地区无真正越冬现象。各世代历朝(广州)除越冬代及第1代较长外(50~60天/代),其余第2、3、4、8代历期均为1个月左右,第5、6、7代历期则不足1个月。不同寄主食料对虫子发育和繁殖影响很大,各种作物在不同栽培环境条件下被害情况也不同,一般作物生长密茂、荫蔽度大、湿度大的田块成虫产卵量多,虫口密度大。成虫昼伏夜出,具强趋光性、趋化性(对糖醋气味尤为敏感),卵块产,上常覆有鳞毛,易被发现。幼虫具假死性、避光性(4龄后晴天白昼多躲在土缝或阴暗处,阴雨天或晚上爬出取食)和成群迁移习性(行军虫之名即据此而来),幼虫期长短受食料影响很大。老熟幼虫入土作室化蛹或在土表枯枝败叶下化蛹(土壤板结时)。
上一篇: 桑树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下一篇: 菊小筒天牛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