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症状:叶片上有水渍状小斑,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斑,湿度大时病斑上有灰色霉状物。茎上病斑褐色。花受害时变褐,衰败。 叶片上的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常发生于叶尖、叶缘,呈褐色、紫褐色至灰褐色,有时具不规则的轮纹。天气潮湿时,病斑的背面有灰霉层长出。茎上病斑呈不规则形,褐色,凹陷,软腐。幼苗茎基部受害时,危害大,常萎蔫或倒伏。花芽受到侵染后,变褐枯萎;如在开花期遭受病菌侵染则花瓣变褐腐烂,并覆盖黑褐色霉状物,病部可向下延伸至花梗。
牡丹灰霉病病原真菌(Botrytis cinerea Perd)是葡萄孢霉属的一种。病菌主要在病残体和根内越冬,第2年借助气流和风雨传播。阴雨连绵或多露多雾时,牡丹灰霉病发生严重。该病在春、冬季及低温潮湿的地了和温室花房中易发生,幼小植株较易感病。
牡丹灰霉病是牡丹常见病害之一,高温和多雨有助于其传播,一种是牡丹葡萄孢,另一种是灰葡萄孢。病菌以菌核在土中越冬;多次连作地块发病严重;高温和多雨有利于分生孢子的大量形成和传播;氮肥施用偏多,栽植过密、湿度大而光照不足,生长嫩弱,均易受病菌感染,牡丹温室催花时,此病常引起花蕾萎缩、腐烂。其症状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叶部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多发生于叶尖和叶缘,呈褐色或紫褐色,具不规则的轮纹。天气潮湿时,长出灰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茎上病斑褐色,呈软腐状,茎基部被害时,可使植株倒伏;花部被害变成褐色、软腐,产生灰色霉状物;病斑处有时产生黑色颗粒状的菌核;第二种症状是叶部边缘产生褐色病斑,使叶缘产生褐色轮纹状波皱,叶柄和花梗软腐,外皮腐烂,花梗被害时影响种子成熟。
下一篇: 鸢尾的栽培技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