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其他禾谷类 > 如何抓住关键时期防治吸浆虫? 其他禾谷类

如何抓住关键时期防治吸浆虫?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上一种毁灭性害虫,一年发生一代,该虫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灌浆的麦粒汁液或危害花器,造成秕粒、空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小麦吸浆虫具有虫体小、隐蔽性强、危害性大的特点。为了有效控制其危害,准确把握两个防治关键时期是关键。

  蛹期防治预计防治适期是4月中下旬(小麦孕穗期),每样方有虫2头以上田块,及时进行药剂防治。亩用5%毒死蜱颗粒剂1.5公斤或3%辛硫磷颗粒剂3公斤,拌细土20~25公斤也可亩用40%毒死蜱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50~300克,拌细沙土20~25公斤,均匀撒于地表。施药后若立即浇水,可提高防效。

  成虫期防治预计5月初(小麦抽穗至扬花期),是成虫防治适期。手拨开麦垄一眼可见2头以上成虫的田块,及时喷雾防治。用10%吡虫啉1000倍液、50%毒死蜱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1000~1500倍液喷雾,在上午11点前或下午4点后喷雾防治。喷药时可加入多菌灵、三唑酮、烯唑醇、磷酸二氢钾等混合喷雾,同时防治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病害和防早衰的作用

小麦吸浆虫是一种毁灭性害虫,主要危害高峰是在小麦灌浆期,吸浆虫成虫将卵产于麦粒颖壳内,幼虫时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浆液,造成秕粒、空壳,一般减产10%~30%,严重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对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该虫虫体小,为害隐蔽,不易发现,防治关键期短,容易错过防治适期。因此要抓住关键时期 , 防治小麦吸浆虫。  

一、小麦吸奖虫在我市发生情况:2012年3月份,市植保站对全市15个乡镇区进行了小麦吸浆虫越冬基数调查,平均每样方有虫1.11头,比上年少0.64头,最高地块每样方38头(旧城路庄),比上年高26头 。总体发生特点:新区重于老区,老区程度逐步减轻。全市发生区域已扩展到14个乡镇区,约20万亩。   

二、防治指标:每样方2头以上的地块进行蛹期与成虫期防治。其它麦区进行成虫期防治,兼治小麦蚜虫。  

三、防治措施:   1、蛹期防治:撒施毒土。撒施时间在小麦抽穗前3—5天即4月下旬进行。使用药剂:5%毒死蜱粉剂600- 900克 或2.5%或3%甲基异柳磷粉剂2公斤,配制成25-30公斤毒土,于下午顺麦垄均匀撒施地表,撒毒土后浇水可提高药效。   2、成虫期防治:时间掌握在5月上旬在小麦抽穗50%后进行第一次防治,兼治小麦蚜虫,发生偏重地块5-7天后进行第二次成虫防治。使用药剂: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30毫升+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克 。一般在早晨9点以前或傍晚5点以后无风天进行防治。喷雾要喷匀打透,有效控制成虫群体数量和产卵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