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为什么小麦适期早播能增产? 小麦

为什么小麦适期早播能增产?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两晚”增产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原理
  “两晚”增产技术是指在冬小麦—夏玉米种植区域内,通过适当推迟玉米收获期和小麦播种期,使小麦、玉米充分发挥生产潜力的节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长期以来,我县在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生产中,普遍存在着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玉米收获偏早。我县大面积应用的玉米品种生育期为105天左右,籽粒灌浆期为50天左右,如果播期为6月10日,收获期应为9月25日—10月1日,但农民收获期多在9月20日左右,玉米籽粒灌浆不足45天,玉米处于腊熟期,产量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二是小麦播种早。小麦播种期一般在10月1日—10日,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冬前积温有了很大提高,此时播种很容易形成旺苗,对小麦培育壮苗,防止冻害都不利。
  小麦晚播适当增加播量,缩短了小麦生育期,减少因前期群体过大造成的水肥消耗,增加了小麦种子根的数量,扎根深,能吸收两米内的水分和养分,有利于节水节肥,同时为玉米让出5—10天的灌浆时间,使玉米的增产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根据推广“两晚”增产技术表明,玉米亩增产30公斤左右,小麦亩节水50—100方,亩节约纯氮2.3公斤,亩增收节支70元左右。因此,推广“两晚”增产技术势在必行。

  二、“两晚”增产技术的配套技术
  (1)品种合理搭配。小麦选用中晚熟品种潍麦8号、泰山9818、济麦22等;玉米选择郑单958、浚单20。
  (2)合理安排玉米收获期、小麦播期、播量。玉米收获期由9月下旬推迟至10月上旬,小麦播期由10月上旬推迟至10月中旬,播种过晚小麦亦将减产,播量根据地力、品种、整地质量酌情增减。
  (3)与秸秆还田配套的整地技术。一是秸秆粉碎要细,二是浇足底墒水,三是增加旋耕深度,做到土壤与秸秆充分混合,四是旋耕和播种后加强镇压划耙。
  (4)科学用水技术。9月25日前后浇玉米灌浆后期水、小麦底墒水,一水两用,小麦10月10日以后播种可免浇冻水,返青水推迟至拔节期。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选用包衣种子或进行药剂拌种。小麦重点抓好春草秋治、3月上中旬一喷三防(除草、控倒、防病)、5月上中旬一喷综防(小麦蚜虫、白粉病、叶枯病);玉米病虫草害重点抓好玉米苗期病虫害防治和苗后化学除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