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水稻穗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水稻

水稻穗发育及其影响因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水稻孕穗期,是指水稻生长过程的生殖生长初期的一段时间。从生物学角度看,是水稻开始幼穗分化,发展到抽穗的过程,称之为水稻孕穗期。水稻穗发育及其影响因素主要有:
(一)施肥技术
1、 追肥要抓好时机。穗肥追施过早,会造成营养生长过快,无效分蘖增多;若追施过迟,又会造成贪青晚熟,嫩叶徒长,诱发病虫、倒伏而减产。一般水稻节间开始伸长,幼穗开始分化时是追肥的最佳时期。此时约在抽穗前15天左右。此时花粉母细胞开始减数分裂,是幼穗生长最快和生理机能最活跃的时期,此时追肥不仅对穗枝梗和颖花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增加颖花数,增加粒数和粒重都有良好效果。
2、 追肥要科学适量。水稻孕穗期追肥,一定要看田看苗。凡地力肥、基肥足、稻苗长势旺、叶色墨绿的,宜适当少施;反之,则适当多施。通常每亩追施优质复合肥8-10千克;若叶色黄绿,则每亩加施尿素5-7千克,既可促苗转壮,又可作为壮粒肥。
3、 追肥要注意方法。水稻孕穗期一般气温较高,叶面蒸腾量大,植株生长旺盛,是其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追肥时,必须与深灌水相结合,同时要做好病、虫、草害防治,确保水稻安全孕穗、抽穗、开花、结实,力争优质高产。
(二)环境标准
1、 营养:幼穗分化过程中,稻株根量不断增加,最后3片叶相继长出,是碳氮代谢两旺的时期。生产上往往在抽穗前30至40天即第1苞分化期施肥,以促进颖花分化,2次枝梗数增加。这个时期施用的肥料常称为“促花肥”。在抽穗前10至20天雌雄蕊形成期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施肥,可防止颖花败育,确保粒多。这时施用的肥料称为“保花肥”。
2、 温度:水稻是感温性极强的作物,幼穗分化的最适温度为26至30摄氏度,而以昼温35摄氏度,夜温25摄氏度更有利于成大穗。幼穗分化临界低温是15至18摄氏度,最敏感的时期是减数分裂期,稻穗发育的最高温度为40摄氏度左右,由于品种的差异较大,要针对性的提高水温,预防夜间低于17摄氏度的低温。
3、 光照:它对幼穗分化关系密切,光照强有利于幼穗分化,穗分化时低温阴雨,日照少,或者禾苗封行过早,田间郁闭,都会造成枝梗及颖花的败育。
4、 水分:幼穗开始到抽穗,是水稻一生生理需水最多的时期,尤其以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对水分最为敏感。幼穗分化期要求田间最大持水量保持在90%以上,如果田间缺水受旱,不利于颖花发育。要加强水层的标准化管理,如果水稻受淹,稻穗也会出现畸形,其受害程度与淹水时间稻株浸水程度、受淹部位有关。

从幼穗分化开始到出穗,为幼穗发育期。幼穗发育的日数,早稻约25.7天,中稻约28.4天,晚稻约33.1天,平均约30天。在幼穗发育过程中的幼穗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是栽培管理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幼穗形成期是决定每穗颖花分化数的时期,要想增加颖花分化数,一定要在幼穗形成期以前采取措施,包括疏播培育出假茎粗扁的壮秧;在幼穗形成期以后是不能增加每穗颖花数的。幼穗形成期比较容易鉴别,当剥开稻株的生长点,看见幼穗约半粒米大小,覆盖着白色茸毛,大致就是幼穗形成期了。减数分裂期是幼穗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生育期,这个时期对肥、水、光、温等外界条件比较敏感。此时幼穗伸长速度快,需要吸收养分较多。若外界条件不好,就会引起颖花大量退化,如果栽培管理适宜,就可减少颖花退化。出穗时每穗有多少总粒数,是在减数分裂期决定的。减数分裂期也比较容易鉴别,当剑叶(最后一片叶)全出期,即剑叶的叶枕与下一叶的中叶枕刚好重叠时,就是减数分裂期。一般温度高.穗分化加快,历时短。感光性强的品种在短日照下穗分化快,长日照下分化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