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业防治。用冬耕冬灌和棚室耕作的措施灭蛹,在卵盛期结合整枝、打杈等摘除虫卵,及时摘除虫果进行集中处理,可减少田间卵量,压低虫口数量。在田中、地边种植少量甜玉米诱集带,诱蛾产卵,集中消灭心叶中的幼虫。
2、物理防治。棚室瓜田提倡覆盖防虫网,可基本免受或者减少棉铃虫的为害。在露地瓜田3.3亩设置1盏黑光灯、髙压汞灯或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可减少虫源。
3、生物防治。在二代棉铃虫卵髙峰后3~4天及6~8天,连续2次喷洒生物制剂Bt乳剂(含活芽孢100亿个/毫升)800倍液,或10亿PIB/克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低龄幼虫防效好。也可在棉铃虫卵期释放赤眼蜂,每667平方米放蜂1.5万头,每隔3~5天释放1次,连续3~4次。
上一篇: 牛螨病的的诊断要点有哪些?
下一篇: 花生缺钾表现怎样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