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薯类作物 > 甘薯 >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甘薯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选择专用品种  
2、深耕松土,施足基肥  
前作收获后用手扶拖拉机耕、松、耙,平整成畦宽100厘米,犁出畦坯后,每亩以腐熟有机肥1500~20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作包心肥,再整成垄高35厘米左右的畦。  
4、适时栽插  
晚薯为7月10日~7月15日。以斜栽法为好。  
5、合理密植  
一般晚薯4500株/亩。  
6、中耕施肥  
插后7天左右要进行一次松土除草,亩用尿素4~5公斤施点头肥,促进苗根早生快发。插后25天左右,亩施尿素10公斤,硫酸钾15公斤,促进薯块膨大。裂缝肥亩追施素尿5公斤加硫酸钾7.5公斤,以防早衰。  
7、合理灌水  
薯插后,保持苗周围湿润,分枝结薯期间,保持畦心湿润;培土后,保持70%湿度,收获前10天应停止灌水。  
8、防治病虫  
晚薯常见的病虫害有斜纹夜蛾、卷叶虫、天蛾、蔓割病、疮痂病等。根据病虫情报,及时重点组织防治,以减轻损失。  
9、藤蔓管理  
据实践证明,翻蔓会导致减产,而且翻蔓次数越多,减产越严重。除施肥时必须翻外,一般不要翻蔓。

1、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商品性好的甘薯品种。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适宜的品种。以贮藏鲜食为主的选用北京553,紫薯选择徐38008、冀紫薯1号。以加工为主的选用徐薯18、徐25等品种。

甘薯壮苗标准:苗龄30—35天,秧苗叶片鲜绿,叶片大而肥厚,顶部三叶齐平,茎叶粗,根原基多,(直径0.5厘米,节间3—4厘米)茎韧而不易折断,折断秧茎时白浆多而浓,全株无病斑,秧高20—25厘米6—7片叶百株鲜重0.5公斤以上,大力提倡高剪苗技术,可以有效预防线虫病和黑痣病的发生。

2、整地施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25—30公斤,碳酸氢铵15—20公斤,有条件的还可以每亩施100公斤草木灰。深耕25—30厘米,起垄70厘米左右,垄高25—30厘米,平地起垄以南北方向为宜。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甘薯产量。

3、栽植。(1)栽期,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度以上开始栽秧。一般栽培时期为4月底至5月中旬。(2)密度,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每亩2700—3500株,起垄栽培,行距70厘米,株距27—35厘米,尽量以三角形排列。(3)薯苗处理,采取变温处理,将薯秧基部2—3厘米放入45度温水中浸5分钟,再浸入50度温水5分钟,取出放入冷水或阴凉处降温,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茎线虫病。也可采取药剂处理,用25克/升的适乐时2000倍液浸秧3—5厘米,浸泡10分钟用于防治甘薯黑斑病、黑痣病,然后用30%辛硫磷缓释胶囊按药水1:3的比例配成药液浸泡薯秧5—10分钟,用于防治甘薯茎线虫和蛴螬。(4)栽秧,方法有直栽法、斜栽法、“留3叶”保苗栽法等。浅栽5—7厘米,壮苗与弱苗分栽,防止壮苗欺弱苗。栽苗时,地上部每棵苗都保留顶部3片叶,其余叶片全部埋入土中,有利于秧苗成活。

4、田间管理

(1)封垄。栽后第二天,应及时进行封垄,防止透风,减少水分流失。

(2)查苗、补苗。及时补苗,保证全苗,栽后4—5天要进行查苗,发现缺苗应立即补栽。

(3)中耕培垄。栽秧后至封垄前进行中耕3—5次,第一次中耕,在缓苗成活后进行,中耕深6—7厘米,中耕深度逐渐变浅,到封垄前中耕时浅至3厘米左右。结合中耕进行培土。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的地块,可在培土前每亩用高效低毒杀虫剂辛硫磷0.3公斤,拌40公斤细土在培垄时撒入土中进行防治。

(4)追肥.栽后20天左右,每亩用尿素1—1.5公斤或腐熟人粪尿250公斤左右,兑水250公斤灌棵,在甘薯开始回秧前后,亩施尿素2.5—4公斤,兑水500公斤沿土裂缝浇入,促进薯块膨大。

(5)薯秧管理提蔓,在甘薯生育过程中,从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一般提蔓3—4次,8月下旬以后不再提蔓。以薯秧不扎根为准。化控,根据土壤地力和年降水量视甘薯生长情况区别对待,土壤肥沃、降水多、有徒长势头的地块,在表现徒长势头时即薯秧开始封垄时,每亩用15%多效唑60—80克,兑水25—30公斤,喷薯秧尖部。喷药时间以下午2—6时为宜。根据薯秧长势连喷2—3次。降水少的年份、土壤瘠薄的地块可不进行化控。也可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叶面喷施甘薯膨大素,每亩7—10克,兑水25—30公斤,以促进甘薯膨大。

(6)后期管理以促为主,防止茎叶早衰,延长叶片寿命。一般在8月下旬对后期脱肥、早衰严重的地块,每亩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均匀喷施叶片,连喷两次,间隔期7—10天。

5、收获

当日平均气温降至15度左右开始收获,温度降至12度时收获完毕。收刨时要做到“四轻”。即轻刨、轻装、轻放、轻运,尽量减少薯块破烂和表皮擦伤,最大限度地确保薯块及表皮的完好。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商品性好的甘薯品种。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适宜的品种。以贮藏鲜食为主的选用北京553,紫薯选择徐38008、冀紫薯1号。以加工为主的选用徐薯18、徐25等品种。

甘薯壮苗标准:苗龄30—35天,秧苗叶片鲜绿,叶片大而肥厚,顶部三叶齐平,茎叶粗,根原基多,(直径0.5厘米,节间3—4厘米)茎韧而不易折断,折断秧茎时白浆多而浓,全株无病斑,秧高20—25厘米6—7片叶百株鲜重0.5公斤以上,大力提倡高剪苗技术,可以有效预防线虫病和黑痣病的发生。

2、整地施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25—30公斤,碳酸氢铵15—20公斤,有条件的还可以每亩施100公斤草木灰。深耕25—30厘米,起垄70厘米左右,垄高25—30厘米,平地起垄以南北方向为宜。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甘薯产量。

3、栽植。(1)栽期,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度以上开始栽秧。一般栽培时期为4月底至5月中旬。(2)密度,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每亩2700—3500株,起垄栽培,行距70厘米,株距27—35厘米,尽量以三角形排列。(3)薯苗处理,采取变温处理,将薯秧基部2—3厘米放入45度温水中浸5分钟,再浸入50度温水5分钟,取出放入冷水或阴凉处降温,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茎线虫病。也可采取药剂处理,用25克/升的适乐时2000倍液浸秧3—5厘米,浸泡10分钟用于防治甘薯黑斑病、黑痣病,然后用30%辛硫磷缓释胶囊按药水1:3的比例配成药液浸泡薯秧5—10分钟,用于防治甘薯茎线虫和蛴螬。(4)栽秧,方法有直栽法、斜栽法、“留3叶”保苗栽法等。浅栽5—7厘米,壮苗与弱苗分栽,防止壮苗欺弱苗。栽苗时,地上部每棵苗都保留顶部3片叶,其余叶片全部埋入土中,有利于秧苗成活。

4、田间管理

(1)封垄。栽后第二天,应及时进行封垄,防止透风,减少水分流失。

(2)查苗、补苗。及时补苗,保证全苗,栽后4—5天要进行查苗,发现缺苗应立即补栽。

(3)中耕培垄。栽秧后至封垄前进行中耕3—5次,第一次中耕,在缓苗成活后进行,中耕深6—7厘米,中耕深度逐渐变浅,到封垄前中耕时浅至3厘米左右。结合中耕进行培土。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的地块,可在培土前每亩用高效低毒杀虫剂辛硫磷0.3公斤,拌40公斤细土在培垄时撒入土中进行防治。

(4)追肥.栽后20天左右,每亩用尿素1—1.5公斤或腐熟人粪尿250公斤左右,兑水250公斤灌棵,在甘薯开始回秧前后,亩施尿素2.5—4公斤,兑水500公斤沿土裂缝浇入,促进薯块膨大。

(5)薯秧管理提蔓,在甘薯生育过程中,从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一般提蔓3—4次,8月下旬以后不再提蔓。以薯秧不扎根为准。化控,根据土壤地力和年降水量视甘薯生长情况区别对待,土壤肥沃、降水多、有徒长势头的地块,在表现徒长势头时即薯秧开始封垄时,每亩用15%多效唑60—80克,兑水25—30公斤,喷薯秧尖部。喷药时间以下午2—6时为宜。根据薯秧长势连喷2—3次。降水少的年份、土壤瘠薄的地块可不进行化控。也可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叶面喷施甘薯膨大素,每亩7—10克,兑水25—30公斤,以促进甘薯膨大。

(6)后期管理以促为主,防止茎叶早衰,延长叶片寿命。一般在8月下旬对后期脱肥、早衰严重的地块,每亩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均匀喷施叶片,连喷两次,间隔期7—10天。

~1、品种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商品性好的甘薯品种。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适宜的品种。以贮藏鲜食为主的选用北京553,紫薯选择徐38008、冀紫薯1号。以加工为主的选用徐薯18、徐25等品种。

甘薯壮苗标准:苗龄30—35天,秧苗叶片鲜绿,叶片大而肥厚,顶部三叶齐平,茎叶粗,根原基多,(直径0.5厘米,节间3—4厘米)茎韧而不易折断,折断秧茎时白浆多而浓,全株无病斑,秧高20—25厘米6—7片叶百株鲜重0.5公斤以上,大力提倡高剪苗技术,可以有效预防线虫病和黑痣病的发生。

2、整地施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公斤,磷酸二铵15—20公斤,硫酸钾25—30公斤,碳酸氢铵15—20公斤,有条件的还可以每亩施100公斤草木灰。深耕25—30厘米,起垄70厘米左右,垄高25—30厘米,平地起垄以南北方向为宜。充分利用太阳光能,提高甘薯产量。

3、栽植。(1)栽期,10厘米地温稳定在15度以上开始栽秧。一般栽培时期为4月底至5月中旬。(2)密度,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每亩2700—3500株,起垄栽培,行距70厘米,株距27—35厘米,尽量以三角形排列。(3)薯苗处理,采取变温处理,将薯秧基部2—3厘米放入45度温水中浸5分钟,再浸入50度温水5分钟,取出放入冷水或阴凉处降温,防治甘薯黑斑病和茎线虫病。也可采取药剂处理,用25克/升的适乐时2000倍液浸秧3—5厘米,浸泡10分钟用于防治甘薯黑斑病、黑痣病,然后用30%辛硫磷缓释胶囊按药水1:3的比例配成药液浸泡薯秧5—10分钟,用于防治甘薯茎线虫和蛴螬。(4)栽秧,方法有直栽法、斜栽法、“留3叶”保苗栽法等。浅栽5—7厘米,壮苗与弱苗分栽,防止壮苗欺弱苗。栽苗时,地上部每棵苗都保留顶部3片叶,其余叶片全部埋入土中,有利于秧苗成活。

4、田间管理

(1)封垄。栽后第二天,应及时进行封垄,防止透风,减少水分流失。

(2)查苗、补苗。及时补苗,保证全苗,栽后4—5天要进行查苗,发现缺苗应立即补栽。

(3)中耕培垄。栽秧后至封垄前进行中耕3—5次,第一次中耕,在缓苗成活后进行,中耕深6—7厘米,中耕深度逐渐变浅,到封垄前中耕时浅至3厘米左右。结合中耕进行培土。有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的地块,可在培土前每亩用高效低毒杀虫剂辛硫磷0.3公斤,拌40公斤细土在培垄时撒入土中进行防治。

(4)追肥.栽后20天左右,每亩用尿素1—1.5公斤或腐熟人粪尿250公斤左右,兑水250公斤灌棵,在甘薯开始回秧前后,亩施尿素2.5—4公斤,兑水500公斤沿土裂缝浇入,促进薯块膨大。

(5)薯秧管理提蔓,在甘薯生育过程中,从7月中旬至8月下旬,一般提蔓3—4次,8月下旬以后不再提蔓。以薯秧不扎根为准。化控,根据土壤地力和年降水量视甘薯生长情况区别对待,土壤肥沃、降水多、有徒长势头的地块,在表现徒长势头时即薯秧开始封垄时,每亩用15%多效唑60—80克,兑水25—30公斤,喷薯秧尖部。喷药时间以下午2—6时为宜。根据薯秧长势连喷2—3次。降水少的年份、土壤瘠薄的地块可不进行化控。也可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叶面喷施甘薯膨大素,每亩7—10克,兑水25—30公斤,以促进甘薯膨大。

(6)后期管理以促为主,防止茎叶早衰,延长叶片寿命。一般在8月下旬对后期脱肥、早衰严重的地块,每亩用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均匀喷施叶片,连喷两次,间隔期7—10天。

5、收获

当日平均气温降至15度左右开始收获,温度降至12度时收获完毕。收刨时要做到“四轻”。即轻刨、轻装、轻放、轻运,尽量减少薯块破烂和表皮擦伤,最大限度地确保薯块及表皮的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