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措施:
1.1 选用S2或M5疫苗免疫(适用于疫区):可根据情况选择注射或口服免疫方式。免疫一次后,免疫期至少可持续3年。应尽可能提高群体的免疫密度,免疫密度越高,效果越好。还应尽可能免疫3个月龄至6个月龄的羊,这样可以减少对血清学检疫的干扰。
1.2选用M111疫苗免疫(适用于控制区和疫区):可根据情况选择注射或口服免疫方式。应每年对羊进行一次免疫,以确保免疫力。应尽可能提高群体的免疫密度,免疫密度越高,效果越好。M111疫苗免疫后,可进行正常检疫,不受干扰。
2.检疫措施
2.1 应对羊进行定期检疫。牧区可采用抽检方法进行检疫,但样品数量要具有统计学意义。用M111免疫或未用任何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的地区,对羊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检疫,有条件的应进行二次检疫。选用S2或M5疫苗免疫的地区,其检疫可在免疫后一年进行。以后每年至少应进行一次检疫,有条件的应进行二次检疫。
2.2 检疫以血清学诊断技术为主,但要充分考虑流行病史、临床症状等。有条件的要对可疑材料进行病原分离。
2.2.1 检疫采用的血清学诊断技术和判定标准:1筛选试验: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血清0.03ml判定为阳性反应。2正式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SAT),血清1∶50(++)以上为阳性。补体结合试验(CFT),血清1∶10(++)以上为阳性。鉴别试验:提纯布鲁氏菌病抗原CFT,血清 1∶10(++)以上为阳性。
2.2.2 病畜判定:
凡具备下列一项者判为病畜:
分离出布鲁氏菌;或正式试验中,有一项或二项试验出现阳性。如认为试管凝集试验有非特异性反应,可用提纯布鲁氏菌抗原CFT进行检查;或初筛试验为阳性,并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症状者。
3. 其他措施:除采取免疫、检疫的技术措施外,还需结合以淘汰病畜、加强种畜管理、推广人工授精等其他防治措施。
防治 该病无治疗价值。发病后用试管凝集反应或平板凝集反应进行羊群检疫,发现呈阳性和可疑反应的羊均应及时隔离,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与假定健康羊接触。对污染的用具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患布鲁氏菌病的羊皮、羊毛均应消毒。羊毛消毒,常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法。消毒时必须在密闭的专用消毒室或密闭良好的容器(常用聚乙烯或聚氯乙烯薄膜制成的蓬布)内进行。凝集反应阴性羊用布鲁氏菌猪型2号弱毒苗或阳性5号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
布鲁氏菌猪型2号弱毒苗:山羊、绵羊臀部肌肉注射0.5 ml(含菌50亿);阳性羊、3月龄以下羔羊和怀孕羊均不能注射。饮水免疫时,用量按每头羊服200亿菌体计算,两天内分两次饮服;免疫期,绵羊1年半,山羊1年。
布鲁氏菌羊型5号弱毒苗:羊群室内气雾免疫,按室内空间计算,用量为50亿菌/m3,喷雾后停留30 min;按室外只数计算,每只羊50亿菌,喷雾后原地停留20 min。也可将疫苗稀释成每毫升50亿菌,每只羊注射10亿菌。免疫期1年。
本病预防关键是预防。在未感染羊群中,控制本病传入的最好办法是自繁自养,必须引进种羊时,要严格执行检疫。即将羊群隔离饲养两个月,同时进行检疫,全群两次检疫阴性者,才可与原羊群接触。清洁的畜群,还应定期检疫,一经发现即应淘汰。
该病无治疗价值。发病后用试管凝集反应或平板凝集反应进行羊群检疫,发现呈阳性和可疑反应的羊均应及淘汰。严禁与假定健康羊接触。对污染的用具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流产胎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应深埋。患布鲁氏菌病的羊皮、羊毛均应消毒。羊毛消毒,常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法。消毒时必须在密闭的专用消毒室或密闭良好的容器内进行。
上一篇: 种植茭白常见的病害?
下一篇: 番茄早疫病症状表现如何?怎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