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视母猪后备期的饲养管理?xml:namespace>
(1) 后备母猪的管理 饲养管理状况是影响其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必须使后备母猪在尽可能好的膘情下开始它的第一次妊娠。配种前小母猪应群养,单独圈养或拴养的小母猪比群养小母猪较晚达到初情期,每圈饲养密度应在3~4头为宜。适当的营养能使后备母猪较早达到初情期。提早初情期的方法有3点:将育成母猪转移到一个新的圈舍;在陌生的环境中与陌生的育成母猪混养;使其接触成年公猪。
(2) 后备母猪的营养搭配 研究表明,含15%粗蛋白和0.7%氨基酸的日粮即可满足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日粮至少应含0.95%的钙和0.80%的磷。后备母猪通常在60 kg体重时进行再选种,选留的母猪应喂营养水平较高的日粮,提供足够水平的蛋白质,确保体重增长而不是过快增长。正常饲喂的后备母猪日采食量一般为2.3~2.5 kg。选种和配种期间的后备母猪应获得约35 MJ/d的能量,在准备与公猪配种前2~3周一定要保证自由采食量不低于3 kg/d。交配后72 h内饲料采食量要少于2.5 kg/d。超重和过肥的母猪会比饲养恰当的母猪遇到更多的异常繁殖力问题。应根据猪舍状况和配种时母猪的体况来调整营养标准及饲喂量,使后备母猪体况达到最佳效果。
2、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
对空怀母猪一般采用短期优饲、促进发情排卵的饲养方法:母猪在离乳前3 d开始减料饲养,第1 d减至2.5 kg/d,第2~3 d减至2.2~2 kg/d,离乳后前1~2 d减至1.8 kg/d以下,使母猪尽快干乳。此后加料饲养,日喂量加至2.5~4.0 kg,至母猪再配种日止,这样可促进离乳母猪发情、提高排卵数量及质量。但是,对哺乳后期体况不好的母猪,特别是泌乳力高,在哺乳期减重很多的母猪,离乳前后可少减料或不减料,干乳后及时增加喂料量,使其尽快恢复体况,及时发情配种。过肥的母猪贪睡贪吃,内分泌紊乱,发情不正常,离乳前后都要少喂料,离乳后不宜采用短期优饲方法,要加强运动,使其恢复到适度体况,及时发情配种。
3、适时配种
杂种后备母猪配种一般在8月龄,第3次发情后,母猪从有明显发情表现到排卵的间隔一般为24~36 h,排卵时间平均为2~7 h,因此发情后8~12 h开始初配,间隔12 h进行复配,通常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发情不明显的母猪有必要进行二次复配。根据配种实践,最佳适配期为:母猪从表现兴奋不安转为发呆、接受爬跨、压背呈静立状态,阴户由红肿到起皱,颜色由潮红变成淡红或紫红,粘液由稀薄转为粘稠。母猪断奶后一般在3~10 d内发情,妊娠后期的母猪要控制饲喂量,保持中等体况以便提高其产仔数。
4、选择种公猪,提高精液质量
种公猪要求品种特征明显,体质结实,中等膘度,四肢稳健,性欲旺盛。公猪每天应运动2次,上下午各1次,并配制营养全面、均衡的公猪饲料,饲料体积不能过大。配种强度要适当,2~4岁成年公猪每1 d可配1~2次,每周休息1~2 d。
上一篇: 玉米高温热害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