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大豆 > 大豆“新大豆1号”种植密度对群体结构指标影响如何? 大豆

大豆“新大豆1号”种植密度对群体结构指标影响如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下对大豆株型的分析,说明在种植密度21万株\公顷到33万株\公顷的范围内,“新大豆1号”的株高受种植密度的影响不大;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主茎节数不同,主茎节数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是现减少的趋势;在不同的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条件下“新大豆1号”的分枝数有所不同,但通过分枝数调节田间密度的能力较差;叶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最大值呈现递增趋势。

通过不同种植密度下对大豆物质生产的研究和分析,说明“新大豆1号”的单株有效荚数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大,但在一定的种植密度条件群体英数的生产能力具有稳定性;“新大豆1号”的单株籽粒产最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生产上在通过增加密植来获得较高的产量时,应掌握合适密度。

通过大豆株型性状之间及其与产量间的相关分析,可以得知,“新大豆1号”的株高与公顷荚数呈显著负相关,茎粗与主茎节数呈显著正相关,主茎节数与单株荚数和生物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籽粒产量与公顷英数呈显著正相关,单株荚数与生物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只有在一定生物产量基础上,才能形成更多的单株英数,最终实现更高的籽粒产量:

且公顷荚数是经济产量形成的基础,要获得一定的籽粒产量必须有足够的公顷英数才可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