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选择。早春豆角栽培,宜选择生长势强,早熟,耐低温,耐湿,耐弱光,耐寒,抗病性较强,“回头荚”产量高的品种。目前表现较好的有:皖豇1号、皖豇2号、宁豇3号、特选之豇28、青条901、黑眉1号等。
2、培育壮苗。每亩备种1.5-2.5公斤,播种前应剔除饱满度差、虫蛀、破损和霉变种子并选晴天晒种1-2天。播前将种子用90℃左右的开水烫一下,随即加入冷水,使温度保持在25-30℃,浸泡4-6小时,1穴点种3-4粒种子,覆上2-3厘米厚盖籽土。豆角大棚早春栽培,采用大棚加小棚加无纺布,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播种,一般选用8×8塑料营养钵或50孔穴盘护根育苗;2-3月份可直播大棚内,播种前造足底墒。
3、合理施肥。遵循前控后促原则,开花结荚前控制肥水防徒长,嫩荚坐稳后,是肥足水促进连续结荚。氮磷钾配合,增施微肥和叶面肥,防后期早衰。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作基肥;开花结荚期追肥3次,每次每亩施总含量45%的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0-12公斤。
4、合理密植。l0厘米深地温达10-12℃,最低棚温5℃以上为安全定植期。苗龄2O-25天。密度为大行70厘米,小行50厘米,穴距30厘米。带土定植。
5、植株调整。主蔓第一花序出现后,抹去以下各节侧芽,第1花序以上的侧枝留1-2叶摘心,进入中后期应及时摘除老病叶。生长后期摘心,促进中上部的侧蔓结荚。
6、环境调控。定植后一周内保持高温促进缓苗,白天25-28℃,夜间15-18℃。当温度超过32℃时,中午适当通风换气降温;寒潮影响时加温防冻。缓苗后棚温保持在白天20-25℃,连上15-20℃的适宜温度。外界最低温度15℃以上昼夜通风,20℃以上撤去棚膜。
7、病虫害防治。豆角的主要病害有锈病、叶斑病、根腐病;虫害有豆荚螟和蚜虫。锈病和叶斑病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减轻病害蔓延,同时尽早喷药。主要药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7-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豆英螟从现蕾开花期,在幼虫卷叶前喷药,可亩用1%阿维菌素(灭虫灵)3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粉1000-1500倍液,或2.5%功夫乳油1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2500倍液,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1、整地施肥,适时播种:露地春茬菜豆宜选用早熟矮生品种,如早丰、沙克沙、黑法兰豆等。经选种消毒处理后多采用直播,尽量不用或少用浸种。采取秋翻地、秋耙地,可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和根瘤生长发育,并且减轻病虫为害。在耙地时撒施基肥,也可在播种前沟施,每公顷施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0~75000千克,氮、磷、钾、硼、钼复合肥450千克。深耕整平做畦或起垄。可用敌百虫粉15千克/公顷,于播种前撒于播种沟内。
2、巧施追肥:当2片子叶展开时应及时查田补苗,应拔除基生叶不健全的幼苗、病苗和弱苗,并提前用营养钵育好苗及时补栽。幼苗期结合中耕松土追肥1次,施氮磷钾复合肥75千克/公顷。追肥后覆土浇水。伸蔓期仍以营养生长为主,结合浇水追施腐熟的人粪尿22500千克/公顷,同时配施磷钾复合肥150千克/公顷,可促进茎叶生长,为开花结荚奠定基础。开花结荚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对氮磷钾钙等养分的吸收量随植株生长速度加快而增加,呈需肥高峰,适时追肥,可促进果荚迅速生长。可追施腐熟稀粪 75000千克/公顷左右,同时配施磷、钾、硼、钼复合肥225~300千克/公顷,可连续追施2~3次,间隔10~15天。
下一篇: 母兔的发情周期一般为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