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芦菌核病主要危害茎蔓、瓜条。茎蔓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浅褐色,茎蔓软腐,长出白色菌丝。病茎纵裂干枯,在茎内长有黑色菌核。瓜条危害,先生于残花部,发病时引起瓜条发病。病瓜呈水溃状腐烂,长出白色菌丝,以后菌丝上长出菌核。菌核病是由真菌浸染引起的病害,常在大棚内越冬,随气流传播到植株上,以伤口或花器侵入体内,产生病害。菌核病防治难度大,要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如实行2~3年一次轮作,并使湿度控制在80%以下等,可避免发病。用小高垄盖地膜,膜下暗灌,能限制子囊传播。发病时喷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菌核净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15天一次,连续喷2次效果较好。专家提示:病原以菌核形式在土壤种子中越冬,种子也可带菌。条件适宜时,菌核开始萌发,可直接形成菌丝侵染寄主,也可形成子囊盘,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风雨传播到寄主表面,发芽后形成菌丝,形成初侵染,引起发病。菌核病是一种高湿型病害。在0~32℃的环境条件下,菌丝都可以生长,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0℃。
症状:主要为害果实及茎蔓。果实染病,残花部先呈水浸状腐烂,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上散生鼠粪状黑色菌核。茎蔓染病,初呈水浸状,病部变褐,后也长出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病部以上叶、茎蔓枯死。
防治方法:(1)种子和土壤消毒:定植前用新星乳油配成药土耙入土中;种子用50摄氏度的温水浸种10分钟,即可杀死菌核。(2)生态防治: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通风排湿,早春日均温控制在29至31摄氏度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3)一旦发病,用速克灵或扑海因兑水喷雾。隔7至1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至3次。
上一篇: 玉米秋后巧管理增产不发愁?
下一篇: 如何预防治疗驴流行性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