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凋萎的原因主要是急性凋萎症、枯萎病和栽培管理不当以及根部害虫为害等。 一、凋萎症发生原因 1、急性凋萎症: 急性凋萎症属生理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坐果至果实成熟阶段,特别是收获前10天左右,遇连续阴雨天气,根和茎叶机能减弱,容易发生凋萎。发病初期病株叶片白天萎蔫,夜间恢复正常,以后加重,7-10天枯死。没有死亡的病株茎蔓基部畸形膨大,茎叶脱水凋萎,症状似枯萎病。综合分析,引起嫁接西瓜急性凋萎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砧木品种。选用不同的砧木,凋萎症发生的程度也不同。冬瓜、南瓜类砧木对急性凋萎有较强的抗性,葫芦类砧木,西瓜共砧次之。长期选用本地葫芦作砧木嫁接连茬的地块,发生西瓜急性凋萎的程度较重,轮换砧木或选用杂交葫芦作砧木的地块发生的程度较轻。 ②嫁接接合面过小。西瓜嫁接接合面小,嫁接成活过程中砧木与接穗接活的组织较少,形成的导管数量少,影响矿物质吸收和同化产物运转,在生长后期结果多的情况下,由于负担过重,易产生急性凋萎。 ③坐果数量过多、枝条少、根系不发达。一方面坐果数多,果实与根系争食养分,根系的吸收活性下降;另一方面,枝条太少,同化养分不足,抑制了根系生长,根吸收的水分和养分供应跟不上,植株在高温强光照时叶面蒸发量大而凋萎。 ④天气因素。长期的阴雨天,光照不足,引起根、茎、叶功能下降,易发生急性凋萎。气温高于35℃易引起根的高温障碍,根系活力下降,吸收肥水能力差,也易发生急性凋萎。 2、枯萎病: 西瓜枯萎病是由类孢镰刀菌引起的土传染病。发病初期叶片萎蔫,部分变褐,早晚或阴天尚能恢复,后来叶片逐渐萎蔫下垂,由部分变褐至整个叶片变褐,最后焦枯至死。潮湿时病株茎部出现水浸状条斑,有时溢出琥珀色流胶,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最后病根变褐腐烂,茎内部的维管束变为褐色。主要发病原因有: ①连续使用单一的砧木品种。许多瓜农连续多年使用当地繁育的本地葫芦作砧木,至使砧木抗性下降,易发生枯萎病。 ②多年连茬。在西瓜主产区,由于耕地有限,一些瓜农连续多年在同一地块种植西瓜,导致西瓜枯萎病逐年加重。 ③西瓜种子带菌。西瓜种子表面附带病菌,育苗时,未进行种子杀菌消毒处理,嫁接苗定植后易发病。 ④西瓜整枝、打杈、压蔓产生伤口或不定根,以及施用未经沤制腐熟的农家肥,均易导致发病。 3、栽培管理不当: 栽培管理不当,也会造成嫁接西瓜凋萎。如根部积水时间过长,造成根部腐烂;施肥过多或施用新鲜未经沤制的农家肥引起灼根;土壤低温高湿或中午炎热时浇水,引起水分吸收和蒸腾不相协调;中耕造成植株机械损伤,破坏根系,均会造成瓜秧凋萎死亡。西瓜根部有如瓜蛆、地老虎、根结线虫等,如防治不及时也会造成嫁接西瓜凋萎。
西瓜嫁接是西瓜生产上防治土传病害枯萎病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十年来在西瓜生产,特别是保护地西瓜生产上推广面积越来越大。嫁接栽培不仅有效地防治了枯萎病,而且对根系的耐低温伸长性、耐热性、耐湿性和耐旱性都有重要作用,被越来越多的瓜农接受。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嫁接西瓜的植株时常发生原因不明的凋萎症,影响了西瓜的嫁接防病丰产性。通过近几年多项实地调查分析,发现嫁接西瓜凋萎的原因主要是急性凋萎症(生理性)、枯萎病(病源性)和栽培管理不当(农艺性)及根部害虫为害等。
下一篇: 阳台蔬菜栽培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