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菌种选择野草栽培毛木耳,要选择适应性广,生活力强的高产菌株,如台毛43、AVP781等菌株。菌种的最适菌龄为35天左右,菌种恢复萌发快,生长旺盛,成功率高。
(2)野草配方野草为芒萁、类芦、斑茅、五节芒、菅、荻和芦苇等。野草使用前要晒干、粉碎、粉粒细度在3毫米左右。
过细则通透性差,菌丝生长缓慢,易被杂菌污染;过粗则装量少,培养料疏松,产头潮耳后料即松散,失去再生耳能力。适用培养料配方为:
野草粉67%,杂木屑20%,麦麸或米糠l0%,尿素0.5%,碳酸钙1.5%,石灰粉l%。
以上配方含水量为60%,pH灭菌前6.5~7.5。
(3)菌袋培养配料前将野草粉碎过筛,与其他原、辅料混合,加水拌匀,闷堆半小时,然后装入17厘米×33厘米或15厘米×50厘米塑料袋,按常规灭菌,接种。将菌袋置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70%以下的室内,进行避光培养。
(4)吊袋催耳菌丝长满后,加强光照和通风,刺激原基分化。经1周左右,袋壁出现少数原基时,要及时在袋壁划出耳口。先将耳袋置0.1%高锰酸钾溶液或托布津溶液中浸泡片刻,取出擦干,用消毒过的刀片,在菌袋周围划“V”字形出耳口3行,每行开口3~4个。然后排放在培养架上,增加光照强度和通风量,相对湿度90%,l周左右耳芽大量发生。生产上也可采用先催耳后排袋的方法,即将开口后耳袋排放在地面畦床上,待长出耳芽后,再行地栽或吊挂出耳。
(5)出耳管理为延长出耳时间,提高生物学效率,可以采用两种栽培形式进行出耳管理:一是前期地栽出耳。将已形成耳芽的菌袋,露地排放或吊挂在室内或耳棚出耳架上,室温保持在23~25℃,相对湿度85%~95%,空气新鲜。光线充足,以利于子实体生长发育。如光线暗弱,则耳片薄,色淡,茸毛少,产量低。随耳片长大,要逐渐增加用水量,每天喷水2~3次,以保持耳片湿润不收边为宜。在正常情况下,7~10天子实体发育成熟。采收后,停水2~3天,再按前述要求进行第二批出耳管理。二是后期覆土出耳。当第二批毛木耳采收后,停水5~7天,使菌丝恢复生长健壮,即可搬到室外,在畦床上脱袋排放,上面覆盖l~2厘米厚的菜园土或稻田土。覆土后翌日开始喷水,头2~3天早晚各喷水l次,淋透土粒,以后调水保持土粒湿润即可。经7~10天耳芽再次发生,然后结合喷水,喷施营养液或生长素,如0.5毫克/升三十烷醇、1%葡萄糖液、0.5%尿素液等。
在管理正常的情况下,覆土栽培可收两批木耳。
上一篇: 板蓝根灰斑病的防治方法是什么?
下一篇: 犬大叶性肺炎如何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