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其他蔬菜 > 无公害蔬菜生产有哪些基本要求? 其他蔬菜

无公害蔬菜生产有哪些基本要求?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环境要择优
1.避离造成污染的工矿企业以及垃圾场、医院和生活区,且基地距主干公路40米以外。
2.不能选择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及与土壤、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作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3.蔬菜灌溉及清洗用水必须符合标准,不能使用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被污染的水浇灌蔬菜。
4.灌溉系统做到灌、排水分渠,不能串灌。
5.保持田园清洁。
二、用药要控制
1.使用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和国家农业部、卫生部等五部局1995年《关于严禁在蔬菜生产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确保人民食菜安全的通知》的规定。
2.蔬菜上施用农药应选择在苗期和生长前期、中期、后期控制施用或不施用。施药后,要达到安全间隔期才能采收、销售和食和。
3.提倡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减少农药使用量。
三、施肥要合理
1.蔬菜栽培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及微肥合理配合使用,不能单一过量施用氮肥。
2.蔬菜生长中、后期,要施用无公害蔬菜专用复合肥、有机肥和其它有机或无机多元复合肥,不得偏施氮肥。
3.粪肥要经腐热处理后才能使用(一般夏秋季沤制10天左右,冬春季沤制20天左右),蔬菜接近收获阶段不得使用粪肥。
4.大力推广使用微生物肥料、生物有机(半有机)复合肥、腐殖酸肥等,改良土壤、增加肥力,改善无公害蔬菜生长条件。

1.严禁施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如3911、1605、呋喃丹等。
2.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害虫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如辛硫磷、多菌灵等。
3.蔬菜基地要远离工矿业污染源,避免“三废”污染。
4.选用抗病、抗虫优质丰产良种。
5.深耕、轮作换茬,调整好温、湿度,培育良好的生态环境。
6.推广应用微生物农药。
7.搞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对症适时适量用药。
8.推广不造成污染的物理防治方法,如温汤浸种,高温闷棚,黑籽南瓜嫁接等。
9.搞好配方施肥,控制氮肥用量,推广施用酵素菌、K100等活性菌有机肥等。
10.搞好植物检疫。严防黄瓜黑星病、番茄溃疡病等毁灭性病害传入蔓延

从狭义上讲,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也就是说在商品蔬菜中不含有某些规定不准含有的有毒物质,而对有些不可避免的有害物质则要控制在允许的标准之内。

从广义上讲,无公害蔬菜应该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的总称,安全——主要指蔬菜不含有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或将其控制在安全标准以下,从而对人体健康不产生危害。

具体讲要做到“三个不超标”:一是农药残留不超标,不能含有禁用的高毒农药,其他农药残留不超过允许量;二是硝酸盐含量不超标,食用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一般在432PPm以下;三是“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无公害蔬菜的“三废”和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规定允许量。优质——主要是指商品质量。个体整齐,发育正常,成熟良好,质地口味俱佳,新鲜无病虫危害,净菜上市。营养——是指蔬菜的内含品质。

由于蔬菜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在营养上差异很大,但蔬菜类的共同性是提供人们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主要来源,因此围绕这三类成分的含量及各种蔬菜的品质特性来评价它们的营养高低。由此可见,无公害蔬菜不仅是实现绿色食品工程最基本的材料资源,而且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人类生存环境保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无公害蔬菜是指农药残留不超过国家标准、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病原微生物等有害微生物不超标、避免环境污染的商品蔬菜。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病虫害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则是:一是培育和选用抗病虫品种,或采用调节蔬菜生育期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蔬菜对病虫的抵抗能力;二是防止新的病虫侵入,或切断病虫传播途径等手段,防止病害侵染,或将虫害消灭于严重危害之前;三是通过栽培管理,改善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

是农药残留不超标,不能含有禁用的高毒农药,其他农药残留不超过允许量;二是硝酸盐含量不超标,食用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不超过标准允许量,一般在432PPm以下;三是“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无公害蔬菜的“三废”和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含量不超过规定允许量。优质——主要是指商品质量。个体整齐,发育正常,成熟良好,质地口味俱佳,新鲜无病虫危害,净菜上市。营养——是指蔬菜的内含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