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的配合:秸秆100份,马粪10~20份,人粪尿10~20份,石灰2份,水适量。
(2)堆积方法:有半坑堆积和平地堆积两种。半坑堆积:挖一个圆形坑,深1米,直径约2米,坑口比坑底略大,坑口比坑底略大,坑底挖一个十字形通气沟,沟深、宽约18厘米。堆时先用玉米秆、油菜秆或树枝斜铺在通气沟上,秸秆沿坑壁伸出场面,坑壁上的通气沟也要铺好,以免堆肥时堵塞通气沟,然后在坑底铺一层经切碎和浸泡的秸秆或鲜嫩茎叶,厚约60厘米,再把人粪尿混全,泼一层在堆积材料上,并撒上一些石灰,以后每加秸秆30~40厘米厚,照样泼一层人粪尿和撒一些石灰,直堆到超出坑面1米左右,危重淋一定量的水,一般堆内水分占原材料湿生的50%左右,最后盖上5厘米厚的碎土。半坑堆积适合低温季节进行。 (3)堆积后的管理:堆积3~4天后坑内温度可达70℃,这样高温维持3~4天开始下降,停留在60~70℃,之间一段时间,两三星期后温度可逐渐降到40℃上下,当肥堆下塌的深度约为原来的确良/4左右,堆能已达到腐熟程度,即可取出施用。在堆积过程中要检查坑内温度是否上升,如不达高温,可能通气或水分不够。
平地堆积:直接在平地上堆积,方法同半坑堆积。如材料多,可堆成梯形,即上窄下宽,底宽约2米,高约1.5米,长度视材料多少而定。
高温堆肥对于促进农作物茎秆、人畜粪尿、杂草、垃圾污泥等堆积物的腐熟,以及杀灭其中的病菌、虫卵和杂草种子等,具有一定的作用。高温堆肥可以采用半坑式堆积法和地面堆积法堆制。前者的坑深约1 m,后者则不用设坑。两者都是需要通气沟,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生活。两者都需要铺一层农作物秸秆等,再铺一层人畜的粪尿,并泼一些石灰水(碱性土壤地区则不用泼石灰水),然后盖一层土。作物秸秆:骡马粪:人粪尿:水的比例为1:0.4:0.2:1.5—2,逐层堆积入坑。堆肥可以高出地面1米左右,堆顶用泥封严。高温后5—7天,封死通气口。一般发酵56 ℃以上10~15 d,高温50~60 ℃持续15—20 d即可。如果堆肥的温度骤然下降,则应及时补充水分。待堆肥的温度降低到40 ℃以下时,高温堆肥中的有机物就大部分形成腐殖质了。
下一篇: 草莓果实的形态与构造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