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层管理:保持插前水层深度,实现花达水插秧;插后深水护苗,返青后3-5厘米水层正常管理。2、机械插秧规格9×4或9×3,深度1.5-2厘米。3、水稻插秧的“八字”标准就是做到早、保、浅、正、直、满、齐、扶。4、做好八个同步:即插秧与补苗同步;插秧与插前“三带”同步;插秧与秧田管理同步;插秧与护苗水管理同步;插秧与分蘖肥、硅肥施用同步;插秧与虫害防治同步;插秧与本田二次灭草同步;插秧与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同步。5、抓好两个结合:插秧方向与割晒相结合,插秧与科技示范带管理相结合。
1.加强秧苗后期管理。秧苗的水分管理在秧苗不枯萎的情况下,控制水量,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半干渴状态,有利于插秧后秧苗发根好、返青快、早分蘖。稻田里水层不能超过苗高的2/3。2.合理系统整地。耕地的平整是水稻高产的前提,对于田地不平的稻田要提早整地,确保稻田的高低差在3~5厘米以内。最好先将稻田采取旱耙或旋耕,然后灌水进行水耙,使稻田达到平、软、深的要求。3.插秧前秧苗的准备。在插秧前几天,秧苗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铵150克,施肥后喷清水洗苗。为防治虫害,应喷洒一些农药,实现秧苗三带(带土、带肥、带药)下田。一般当气温稳定水源充足时,即可插秧。4.注意秧苗的栽种密度。要考虑秧苗品种、插秧早晚等条件适当增加栽种密度,秧苗密度不够,穴内密度小、浪费光能。但也不能栽种过密,因为插秧过密容易导致秧苗不通风,以后秧苗易倒秧,影响其生长。一般每亩插秧12000~14000株比较合适。同时,要实施配方施肥,将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不可多加氮肥。因为氮肥多了使秧苗易感稻瘟病、易倒伏。5.注意秧苗的水层管理。灌溉采取浅、湿、干的节水灌溉技术。插秧时田内保持一些水,插秧后水层要保持苗高的2/3,做到插秧期深水护苗返青。插秧后注意清除稻田里的杂草,如果发现田里底肥不够,要及时向田里施追肥,确保秧苗生长。
上一篇: 肉鸡易患肠道病,防病要从哪些细节入手?
下一篇: 开闭式水稻旱育秧有什么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