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措施:
1、农业防治:
①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
②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茶叶的病虫。
③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厘米,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
④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来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
⑤将茶树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片病害和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⑥加强茶园管理,实施配方施肥,清除湿害,防御旱、冻害,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增强茶树抗病能力。
2、物理防治:
①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
②利用害虫的趋势,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和异性诱杀。
③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3、生物防治:
①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②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等)。
茶园可推广应用的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871、天霸、苦参碱、绿保威、农抗101、茶毛虫npv制剂、韦伯虫座孢菌、石硫合剂、阿克泰、甲维盐。
4、化学防治:
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遵循以下准则:
①应首先使用绿色食品茶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
②在绿色食品茶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以下农药及方法。
茶园病虫害物理防治措施有:
①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
②利用害虫的趋势,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和异性诱杀。
③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有机茶园禁止使用高毒残留的农药。如何利用茶树自身的生长环境条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茶园病虫害发生,是每一个茶叶生产者必须考虑的问题。要遵照有机茶病虫害防治的原则,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等。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具体措施如下:
1、改善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害虫的天敌,建立生物群落结构,使之向有利于天敌而不利于病虫的方向发展。
2、适时耕锄,消灭土壤表层病虫源。
3、及时修剪,清洁茶园,把剪下来的病虫枯枝集中销毁。
4、采用人工、物理措施捕杀害虫。
5、采用生物措施,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①每年冬季人工摘除卵块和虫群;②结合耕作深埋结茧虫蛹;③用灯光或性激素诱杀雄成虫。
1、及时分批多次采茶,可抑制该虫的进一步发展。
2、喷施浏阳霉素。
3、发生较重年份,可喷施0.01-0.02度石硫合剂和硫悬浮剂,嫩叶喷施。
①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
②利用害虫的趋势,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和异性诱杀。
③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1、农业防治:
①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应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
②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茶叶的病虫。
③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厘米,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
④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来年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
⑤将茶树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片病害和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⑥加强茶园管理,实施配方施肥,清除湿害,防御旱、冻害,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增强茶树抗病能力。
2、物理防治:
①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危害。
②利用害虫的趋势,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和异性诱杀。
③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3、生物防治:
①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②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等)。
茶园可推广应用的生物农药: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871、天霸、苦参碱、绿保威、农抗101、茶毛虫npv制剂、韦伯虫座孢菌、石硫合剂、阿克泰、甲维盐。
4、化学防治:
在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遵循以下准则:
①应首先使用绿色食品茶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
②在绿色食品茶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不能满足植保工作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以下农药及方法。
上一篇: 猕猴桃日灼病是怎么发生?
下一篇: 怎样进行露地春黄瓜整地、施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