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仔鹅痛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仔鹅痛风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不愿运动,嗜睡、喜卧,有的病例表现气喘,体温多呈周期性上升。体况日渐消瘦,垂羽,往往自啄羽毛而导致皮肤发痒。绝大多数病鹅喜饮,常排白色稀便;便中混有石灰渣样的尿酸盐,肛门周围的羽毛粘附粪便而污秽不洁。有的病鹅行动迟缓,发生跛行,跗关节、趾关节和肘关节等发炎肿胀,活动受限,往往呈蹲坐或站立姿势而长时间不动。病鹅发炎的关节初期出现弥漫性软肿,局部界限不清,并且表现疼痛。随着病程延续,炎性肿胀关节发生结节性肿胀变形,周围界限日渐分明,其疼痛症状减轻或者消失。通常情况下,患鹅的病程发展缓慢,后期身体羸弱,发生不同程度的贫血,最终多因机体衰竭而死亡。

防治方法

鹅群发生本病后,首先要短期减喂或者停喂蛋白质饲料,尤其要暂停喂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肉粉和血粉等),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在日粮或饮水中适当补充维生素 A、D 和 B 族等维生素。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可于病情稳定后逐渐调控到18%~20%,但绝对不可增加到 30%或 30%以上。与此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和鹅舍的温度及干湿度。1~20 日龄鹅、21~60

日龄鹅和 60 日龄以上鹅地面平养的密度可分别为10~20 只 / 平方米、5~10 只 / 平方米和 3~5 只 / 平方米。其网上平养的密度可分别为 10 只 / 平方米、6 只 /平方米和 4 只 / 平方米。鹅育雏期的环境温度,宜根据雏鹅的品种和季节变化进行相应控制,1~5 日龄为30~28℃,21~30 日龄可为 22~18℃,6~20 日龄可每 5天下调 2℃。仔鹅阶段饲养环境的温度应控制在10~25℃。育雏期饲养环境的相对湿度,可调整为60%~75%,仔鹅阶段宜为 50%~65%。此外,鹅的饲养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光照适宜、空气新鲜,并且保证每天供足清洁的饮水。

治疗本病,现在尚无特效药物,发病鹅不能痊愈。其中,发生内脏型病变的患鹅,通常病情比较严重,容易导致死亡。为了缓解病情,可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伏苓、猪苓、车前草、白术、肉桂、甘草各等份,碾成细末备用。500 克药末,拌料 100 千克,连喂 7天。

痛风是禽体内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所引起的疾病,特征是在禽类体内蓄积着尿酸或尿酸盐,要以尿酸钠的形式沉淀。这种尿酸盐是由核蛋白产生的,大都来自食物中的蛋白质,或是由体内组织本身产生的。许多养殖户为了加快鹅的生长速度,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采用雏鸡、鸭饲料或自配高蛋白饲料喂鹅,致使雏鹅发病,导致鹅生长发育不良,甚至造成死亡。
一、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不愿运动,嗜睡、喜卧,有的病例表现气喘,体温多呈周期性上升。体况日渐消瘦,垂羽,往往自啄羽毛而导致皮肤发痒。绝大多数病鹅喜饮,常排白色稀便;便中混有石灰渣样的尿酸盐,肛门周围的羽毛粘附粪便而污秽不洁。有的病鹅行动迟缓,发生跛行,跗关节、趾关节和肘关节等发炎肿胀,活动受限,往往呈蹲坐或站立姿势而长时间不动。病鹅发炎的关节初期出现弥漫性软肿,局部界限不清,并且表现疼痛。随着病程延续,炎性肿胀关节发生结节性肿胀变形,周围界限日渐分明,其疼痛症状减轻或者消失。通常情况下,患鹅的病程发展缓慢,后期身体羸弱,发生不同程度的贫血,最终多因机体衰竭而死亡。
二、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鹅尸体,可见病理变化主要分为内脏与组织尿酸盐沉积和关节肿大 2 种表现类型。剖开病鹅的胸腔和腹腔后,可见其所有内脏器官的浆膜和胸膜、腹膜、肠系膜及肌肉表面等部位,广泛沉积着细粉末状或散薄片状的白色尿酸盐。肾脏显著肿大,颜色变浅,往往带有红色或紫红色的斑点,呈现“花斑肾”。输尿管明显增粗,其中充塞大量尿酸盐。病鹅的腿部、足部及翅膀的关节显著肿大变形,在关节的滑膜、腱鞘、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等部位有白色的尿酸盐沉积。切开肿大的关节后,可见混有白色粉末样尿酸盐的粘液性液体或干酪性的团块状物质。有的病例出现病变关节往往发生破溃和坏死性变化。
三、诊断
通过调查病鹅的饲养管理情况,观察其临床症状,剖检其尸体并刮取脏器表面的白色沉积物进行镜检,发现大量针状的尿酸盐结晶,即可做出诊断。
四、防治方法
鹅群发生本病后,首先要短期减喂或者停喂蛋白质饲料,尤其要暂停喂给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肉粉和血粉等),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在日粮或饮水中适当补充维生素 A、D 和 B 族等维生素。日粮中粗蛋白质的含量,可于病情稳定后逐渐调控到18%~20%,但绝对不可增加到 30%或 30%以上。与此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合理调整饲养密度和鹅舍的温度及干湿度。1~20 日龄鹅、21~60日龄鹅和 60 日龄以上鹅地面平养的密度可分别为10~20 只 / 平方米、5~10 只 / 平方米和 3~5 只 / 平方米。其网上平养的密度可分别为 10 只 / 平方米、6 只 /平方米和 4 只 / 平方米。鹅育雏期的环境温度,宜根据雏鹅的品种和季节变化进行相应控制,1~5 日龄为30~28℃,21~30 日龄可为 22~18℃,6~20 日龄可每 5天下调 2℃。仔鹅阶段饲养环境的温度应控制在10~25℃。育雏期饲养环境的相对湿度,可调整为60%~75%,仔鹅阶段宜为 50%~65%。此外,鹅的饲养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光照适宜、空气新鲜,并且保证每天供足清洁的饮水。
治疗本病,现在尚无特效药物,发病鹅不能痊愈。其中,发生内脏型病变的患鹅,通常病情比较严重,容易导致死亡。为了缓解病情,可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伏苓、猪苓、车前草、白术、肉桂、甘草各等份,碾成细末备用。500 克药末,拌料 100 千克,连喂 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