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板栗的发展对策是什么?
1、改劣换优。对现有的劣种大树及定植的实生幼树,全部进行嫁接,改接的品种有燕山早丰、燕魁、蒸山红栗等。大树高接后3年可获较高产量,幼树嫁接3年后多数都能结果。 2、挖掘潜力,加强管理。主要是在投入上下功夫,加强果园的土肥水管理。土壤管理以增厚土层,保水固土为主,山坡地以修建水平梯田效果最好。根据栗树的生长需要,在萌芽期、授粉期、果实膨大期适时追肥,果实采涉农信息服务大全收后及时施基肥。在修剪上要改变不合理的修剪方法,大力推广实膛修剪法。对新栽幼树,及时扩穴清除杂草,合理间作,缩短缓苗期,促使幼树及早结果。 3、增施硼肥,提高坐果率。硼是栗树生长及开花、授粉、受精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缺硼会使板栗授粉受精不良,是产生空苞的重要原因。施硼可土壤施入或叶面喷施。土壤施硼可在土壤解冻后及雨季施用,单株用量为硼砂200g。叶面喷施一般在盛花期喷施0.5%的硼砂溶液。 4、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首先是从认识上引起重视,其次是针对不同的病虫发生情况,及时进行防治。
1依靠科学技术。不断提离板栗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的高低,影响生产、 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扩大板栗种植面积和产量、提高栗 农的生产技能、加快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应用等措施无疑可 对我国板栗产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应明确的是产 品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是围绕板栗展开的经济活动的最 终目标,其中栗农收入的稳定和逐步上升是整个产业可持续 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达到此目的需将板栗作为一个产业看 待,给予产业链中的每一个环节以足够的重视,特别应组织 35l 万方数据 农村经济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23期 跨学科科技售货员攻关研究。为板栗产业化全方位提供技术 支持。考虑到板栗生产具有其他果树作物难以比拟的优越 性.我国板栗产业应以板栗有机食品生产作为产业的发展 目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有机板栗加工原料生产基地为基 础.原料和加工产品的生产为龙头的有机板栗产业。在此基 础上对产业链涉及的生产、贮藏、加工、市场以及研发创新 等各环节进行通盘考虑IM。
2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开拓新市场 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选择基础较好的产区 作为示范区,开展板栗区域产业发展规划,以带动全国板栗 产业的大发展。国内是一个巨大的板栗潜在的消费市场.这 一市场的开发,可以减轻我国板栗产业发展对国外市场的 依赖程度。其措施有:一是扩大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板栗产 品的认识深度;二是提高国内加工水平与档次,生产消费者 欢迎的精细产品。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是保持我国板栗产业 稳步发展的关键环节。从历史上看,欧洲地区板栗产量曾经 超过80万t,具有消费栗制品的传统,而北美人口构成决定 该地区也是板栗消费的巨大市场,上述地区板栗生产的持 续低迷在可预见的将来很难得到恢复,需求与供应之间的 缺口为我国板栗外销提供了难得的商机,如果能够提供符 合市场需求的板栗产品,面对的将是一个极富潜力的消费 市场。目前,因欧美国家对于进口我国的带壳鲜栗的严格限 制。使带壳鲜栗的很难向上述地区出口,通过出口板栗加 工半成品和成品将是避开进口检疫进入上述国际市场的重 要途径。
3根据未来板栗市场的需求制定育种目标.建立我国板 栗信息网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为了培育出符合未来市场需求的新品种。国内板栗育 种界需要重新审视目前的育种目标。从未来市场要求看.板 栗加工制品的商品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料的加工性 状.因此良好的加工性状将是新板栗品种的重要特征。同时 应具备品质优良、适于浅山或山前平地的密植栽培和高抗 逆性M。信息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产业发展有 很大的引导作用。同时建立中国板栗信息网,一是在国际互 联网上建立一个中国板栗的网站,执行发送和收集各类板栗 产业信息的功能:二是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信息站,形成遍及 全国的网络系统。加强板栗产业化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特别 要注重深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力度。并在此基础上加强 自主开发。
4提高认识。加强指导。为板栗产业化提供政策保障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认识水平,把板栗产业化建 设作为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板 栗主产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明确发展思路,做好组 织协调、舆论引导、信息服务和典型指导等工作。发展板栗 既要纳入当地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又要纳入全国乃至全世 界的板栗大市场之中。在体制与机制上创造条件,积极推动 强强联合。创造板栗龙头企业形成的环境和条件。充分发挥 地方、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特长和规模经济效益,促进“产、 学、研”结合。加大关键设备和技术引进的力度,增强各地方 乃至全国板栗产业的整体实力。建立板栗发展投入新机制, 争取国家、地方、集体、个人等社会多方力量投资建基地、办 企业,国家在特产税减免和返回上给予优惠政策。
上一篇: 你会计算树的年龄吗?
下一篇: 如何预防塑料大棚西瓜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