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治理
1.培肥地力:主要措施是每年进行秸秆还田,秋种耕地时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公斤以上,同时混合施入生物菌肥和微量元素肥料,逐年培肥地力,使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3%,全氮含量950毫克/公斤,速效磷含量35毫克/公斤,速效钾含量105毫克/公斤,pH值为6.5-7。
2.选用低穗位耐密植的高产品种,合理密植。选用农华101、登海618、605、郑单958、先玉335等品种,效果比较好。高产栽培适宜的种植理论密度是6700株左右,产量结构为:穗数5000-6000穗,穗粒数500-750粒,千粒重300-350克,单穗粒重190-230克。
3.抢茬直播越早越好 小麦收获后应抢茬免耕及早直播夏玉米,播期最迟不应晚于6月20日。2013年和2014年,高产试验分别在6月16日和6月24日播种,登海618在9月底和10月初达到完全成熟期,全生育期105天左右,分别在10月5日和10月13日收获,达到高产目标。
4.合理施肥:根据玉米全生育期的需肥特性,采用前轻后重的施肥方式比较合理。在播种时同时播入所需氮肥总量的30%、磷肥的全部和钾肥的80%做基肥。做到种子、肥料隔离。大喇叭口期追施所需氮肥总量的50%和所需钾肥20%,满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需求,促进穗分化。玉米吐丝期追施所需氮肥总量的20%,同时灌浆期遇旱及时浇水。
5.大小行种植、种肥隔离同播 采取大行70厘米、小行50厘米播种,选择带有施肥功能的播种机,实现种肥同播,播种时要匀速行驶,速度不超过每小时3公里,要确保播种耧和施肥耧间隔10厘米以上,防止肥料烧种毁芽。
二、田间治理
1.精细播种 播种前进行种子精选,将种子晾晒2-3天。酌情拌种包衣。采用大行70厘米、小行50厘米的大小行模式播种。足墒播种或播种后及时浇蒙头出苗水,确保齐苗、壮苗。
2.防治病草虫害 玉米播种后,在麦茬上及时喷一次杀虫剂防治虫害,其后按病虫害发生时间、发生状况及时防治粗缩病、叶斑病、叶枯病,二点委夜蛾、蚜虫、黏虫、蓟马、玉米螟和穗虫等病虫害。出苗后,要根据杂草发生种类和规律及时喷洒相应高效的苗后除草剂,防除玉米田间杂草。
3.化学调控 在玉米拔节前到小喇叭口期(玉米长至8-11个展开叶时),合理喷施安全高效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促使个体均衡生长,促进秸秆健壮,防止倒伏。
4.适时浇水 在足墒播种或浇蒙头出苗水的情况下,小喇叭口期前一般不需浇水。干旱较重时应及时浇水。进入大喇叭口期以后不能缺水,要达到地表湿润,保持田间持水量70%-80%。防止土壤干旱,以提高后期叶片光合能力,增加粒重。
5.合理追肥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第11-13片叶展开时)追施所需氮肥总量的50%和所需钾肥总量的20%,满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需求,促进穗分化。玉米吐丝期追施所需氮肥总量的20%。追肥时最好与浇水同时进行,以利养分吸收。追肥一般距玉米行15-20厘米,条施或穴施,深施10厘米左右,以减少养分损失,提高利用率。墒情差时应结合浇水浇灌,提高肥效。
6.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 在玉米盛花期时,人工用绳索在植株顶部拉动,摇摆雄穗,促进授粉,提高坚固率。玉米授粉结束后,可以酌情考虑拔除雄穗,减少雄穗的遮光和营养损耗,创造优良的土、肥、水条件,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延缓植株衰老,延长绿叶功能期,促进光合产物的生产、运转与积累。
7.完全成熟期收获 夏玉米在力争早播的前提下,成熟后应根据气象气温条件,适当推迟收获,确保玉米籽粒在棵上后熟增重,在不影响小麦播种的情况下,适当晚收,延长棵上后熟风干时间,夺取最高产量。
1. 选用优良品种,药剂拌种。选用紧凑型、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玉米品种,如郑单958等。推荐用包衣种子,或播种前用40%甲基异柳磷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
2. 秸秆还田,免耕机械播种。最好选用带有粉碎功能的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将秸秆粉碎均匀抛撒地面,播种时选用灭茬功能的复式播种机播种,一次性完成完成灭茬、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多项作业。
3. 足墒播种,一播全苗。夏玉米播种要突出抢时早播,适宜播种时间为6月5~15日,墒情不足应造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
4. 测土配方,科学施肥。亩产750公斤玉米籽粒籽粒需亩施纯氮23–25公斤,五氧化二磷6公斤,氧化钾10–12公斤,折尿素50–54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氯化钾17–20公斤。施用复合肥或专用肥,按上述数量机械换算,另外每亩增施硫酸锌1-1.5公斤。施肥方法上,磷钾肥、锌肥全部基施,氮肥的40%作基肥,60%作追肥。
5. 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每亩播种量3公斤左右,留苗密度4500-5000株。为便于机械收获,采取等行距播种,行距60厘米,株距22-24厘米,播深5~6厘米。
6. 苗前化除,防治草害。播种后当日的下午,每亩用50%乙草胺150毫升兑水40公斤对地表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处理。
7. 田间管理
⑴间苗、定苗、补苗。玉米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处立即带水补种,3~4叶间苗,5~6叶定苗,缺苗断垄处可留双株补苗。
⑵防除苗后杂草。在玉米3-5叶期,杂草2至5叶期,亩用4%玉农乐悬浮剂(烟嘧磺)100毫升或38%莠去津100~120毫升,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也可在玉米7叶至8叶期使用灭生性除草剂20%百草枯(克无踪)水剂150毫升兑水30公斤,定向喷雾(草甘磷易产生药害,应慎用)。
⑶追施穗肥。对基肥施入较少,表现叶片发黄,有脱肥现象的田块,要在苗期或5叶展开期(小喇叭口期)及时追肥,每亩追尿素8-10公斤。10叶展开期(大喇叭口期)每亩施尿素25-30公斤,施肥深度8-10厘米,施后及时覆土。
⑷灌溉与排水。玉米穗期需水量最多,遇旱应及时浇水,雨水多时及时清沟排水,防止渍害。
⑸综合防治病虫害。
防虫。玉米螟的防治应掌握在大喇叭口期(第10-12叶展开),即心叶末期,用辛硫磷制成颗粒剂丢心,用1.5%辛硫磷颗粒剂0.25公斤/亩,掺细沙8公斤,混匀后撒入心叶,每株用量1.5~2.0克。用90%的晶体敌百虫制成毒饵,于傍晚撒到田间,连撒两个晚上,诱杀地老虎。每亩用10%吡虫啉10-15克,兑水50—6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蚜虫。
防病。玉米大、小斑病的防治可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天喷施1次,连续喷2~3次。
⑹去雄。在雄穗抽出10厘米左右,花粉还未散发之前,用手紧握雄穗将其向上拔除,注意不要将叶子拔掉或弄伤。去雄植株不得超过全田总株数的50%,植株稀少的地块不要超过35%。
⑺叶面补肥。玉米灌浆期,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兑水40公斤进行喷雾,隔7-10天再喷雾一次,可结合防治病虫害时进行。
8. 适时晚收。一般在玉米苞叶干枯变白,籽粒变硬后,玉米完熟期即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收获过早,籽粒不饱满;收获过迟,果穗易发霉。采用复式联合玉米收割机收获,既节省人力又粉碎秸秆,做到秸秆还田。
上一篇: 莲藕腐败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 怎样配制波尔多液?它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