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稻田面积为2. 2亩,在稻田四周距田埂0. 5m处挖上口 宽0.6m、下口宽0.4m、沟深0.5m的环沟,环沟面积约为稻田面积 的7% ~10%。在开挖环沟的同时,要给稻田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 进水口和排水口要用双层密网片包扎好,防止河蟹、泥鳅逃跑。
用养殖河蟹专用的聚乙烯塑料薄膜把稻田四周圈围起来,应注 意要把四角围成弧形,防止河蟹沿着夹角攀爬外逃。塑料布应选择 宽度为0.7m的(有0.6m宽的用于养殖扣蟹)。每隔0.5m处插1个 竹竿,以支撑固定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下端应埋入土中0.lm左右。
种植模式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的模式。它可以 增强稻田内的通风、透光性,既能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又能促进 河蟹的生长,尤其是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其效果更加明显。
投喂以人工颗粒饵料为主,坚持“四定”投喂原则。扣 蟹日投喂2次,上午乃00?8: 00,下午5: 00~6: 00,上午的投 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30%,下午占70%。泥鳅日投喂3次,早、晚 2次与河蟹投喂结合在一起,第三次投喂在11: 00时,以投喂细稻 糠为主。在泥鳅摄食旺季,不能让泥鳅吃得太多,因泥鳅贪食,吃 过多的食物会引起肠道充塞,影响肠的呼吸,从而造成缺氧。阴雨 天及在扣蟹蜕壳期间少投或不投。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5% ~8%。
水质调节由于稻田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及田间作物施肥的 影响,因此,调节稻田内的水体水质对鳅、蟹的生长显得尤为重要。 在水稻插秧结束后,向稻田泼洒光合细菌,用量为2^2. 5kg/亩。光 合细菌能降解因施用尿素而使水体升高的氨氮,避i稻田内水体氨 氮含M升高。每月泼洒1次光合细菌和生石灰(本能同时施用),用 量分别为2~2.5kg/亩、20~30mg/L,以调节水质,防止鳅、蟹病害 发生。同时要经常对稻田进行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稻田内的水位 前期宜保持在l0cm左右,中后期保持在20cm左右。
日常管理每天早、晚2次巡田,观察河蟹、泥鳅的摄食 及其活动情况,并仔细检查稻田四周的塑料薄膜及进出水口是否有 破损的地方,若发现有破损,应及时修补,以防蟹、鳅逃逸。
蟹、泥鳅扣蟹经过105天的饲养,于9月18日进行起 捕。泥鳅经过53天的饲养,于8月22日进行起捕。扣蟹平均每亩产 量为23. 8kg,平均规格为75g/只。泥鳅每亩产量为26. 5kg,平均规 格为7.27g/尾。
选用稻田面积为2. 2亩,在稻田四周距田埂0. 5m处挖上口 宽0.6m、下口宽0.4m、沟深0.5m的环沟,环沟面积约为稻田面积 的7% ~10%。在开挖环沟的同时,要给稻田设置进水口和排水口, 进水口和排水口要用双层密网片包扎好,防止河蟹、泥鳅逃跑。
用养殖河蟹专用的聚乙烯塑料薄膜把稻田四周圈围起来,应注 意要把四角围成弧形,防止河蟹沿着夹角攀爬外逃。塑料布应选择 宽度为0.7m的(有0.6m宽的用于养殖扣蟹)。每隔0.5m处插1个 竹竿,以支撑固定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下端应埋入土中0.lm左右。
种植模式采用“大垄双行、边行加密”的模式。它可以 增强稻田内的通风、透光性,既能减少水稻病害的发生,又能促进 河蟹的生长,尤其是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其效果更加明显。
投喂以人工颗粒饵料为主,坚持“四定”投喂原则。扣 蟹日投喂2次,上午乃00?8: 00,下午5: 00~6: 00,上午的投 喂量占全天投喂量的30%,下午占70%。泥鳅日投喂3次,早、晚 2次与河蟹投喂结合在一起,第三次投喂在11: 00时,以投喂细稻 糠为主。在泥鳅摄食旺季,不能让泥鳅吃得太多,因泥鳅贪食,吃 过多的食物会引起肠道充塞,影响肠的呼吸,从而造成缺氧。阴雨 天及在扣蟹蜕壳期间少投或不投。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5% ~8%。
水质调节由于稻田生态环境的特殊性及田间作物施肥的 影响,因此,调节稻田内的水体水质对鳅、蟹的生长显得尤为重要。 在水稻插秧结束后,向稻田泼洒光合细菌,用量为2^2. 5kg/亩。光 合细菌能降解因施用尿素而使水体升高的氨氮,避i稻田内水体氨 氮含M升高。每月泼洒1次光合细菌和生石灰(本能同时施用),用 量分别为2~2.5kg/亩、20~30mg/L,以调节水质,防止鳅、蟹病害 发生。同时要经常对稻田进行换水,保持水质清新。稻田内的水位 前期宜保持在l0cm左右,中后期保持在20cm左右。
日常管理每天早、晚2次巡田,观察河蟹、泥鳅的摄食 及其活动情况,并仔细检查稻田四周的塑料薄膜及进出水口是否有 破损的地方,若发现有破损,应及时修补,以防蟹、鳅逃逸。
上一篇: 月季花为什么越开越小?
下一篇: 怎样进行兔场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