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冬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小麦

冬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如何加强小麦中后期管理,今年由于干旱,如何管理?

后期管理技术

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的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阶段,生长中心以籽粒充实灌浆为主。

主攻方向:养根护叶,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促进灌浆,增加粒数,提高粒重。加强病虫害防治,防早衰、青枯,提高小麦品质,增加粒重。
  1、浇好灌浆水。此期要看天、看地,合理灌溉,不能过晚,在开花后10天左右及时浇灌浆水。浇水时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一定要无风浇水、做到小水轻浇,有风不灌、雨前停灌。为确保小麦的品质,若非天气特别干旱,一般后期不浇水,防止小麦倒伏或者贪青晚熟。
  2、做好“一喷三防”。小麦生育后期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害混合发生,还易遇干热风危害,为了省工省时,提高功效,采取“一喷三防”措施,将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起来一起喷洒,从而达到一次用药既防病虫又防干热风的目的,用药配方可根据麦田病虫发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并做到随配随用。以防治赤霉病、吸浆虫、和蚜虫为例,应在小麦齐穗后、开花初期,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毫升(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克)+4.5%高效氯氰菊酯30-40毫升+尿素500克+磷酸二氢钾150-200克+水50公斤,搅匀后对准穗部进行喷洒;重点防治锈病、白粉病亩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60~80克(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40~60克)+4.5%高效氯氰菊酯30-40毫升+尿素500克+磷酸二氢钾150-200克+水50公斤,于傍晚或黎明针对穗部上下10厘米处喷药,每隔3-5天喷一次,共喷2-3次。若开花至灌浆初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应连续防治赤霉病两遍以上,间隔时间5-7天。

3、适时收获。当前小麦收获已大量使用联合收割机,这种收割方法在田间一次完成收割、脱粒和清选工序,还有劳动力较少家庭收割后直接在地头出售,这就要求小麦达到充分成熟,所以完熟期是小麦收割的最佳时期。此期长相指标是:籽粒全部变硬,呈现本品种的固有色泽,体积缩小,茎秆全呈黄色,变脆,有的品种麦穗下垂,易折断、脱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