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是一种恒温动物,其体温(通常是指直肠内的温度)因品种、年龄、性别、生理状况、昼夜温差、饥饱状态和肌肉工作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往往出现正常的变动,一般在 38.7-39.8℃之间,平均为 39.2℃。不同年龄阶段和生长性能的猪,所要求最适当的环境温度差异较大,尤以哺乳仔猪和繁殖种猪敏感性最高,影响也是最大的。
1 对哺乳仔猪生长的影响
刚产下的仔猪,由于组织器官及机能发育尚未完善,皮薄毛疏,对寒冷抵抗力差,很易受凉感冒,引起肺炎及腹泻,甚至直接冻死,因此保温非常重要。但随着日龄增大,则需要温度有所降低,通常最适当的温度:1-3 日龄为 32-30℃,4-7 日龄为 30-28℃,8-14 日龄为 27-25℃,15-30 日龄为 24-22℃。至于断奶后的仔猪,饲养在保育舍内亦要求室温保持在 21-23℃之间,尤其在冬季以及气温变化较大之时更要注意保暖,以减少不良的应激。
2 对育肥猪的生长影响
育肥猪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在 18-21℃,一般认为超过 32℃以上便成为热的应激,对育肥猪生长发育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当环境温度高于最适温度的 5-10℃时,猪的采食量则要降低6-21%。据艾地云(1996 年)报道,在 28-35℃维持高温环境下,15-30kg、30-60kg 和 60-90kg 的三个生长阶段的试验猪,日采食量较常温下分别减少 9%、14%和 20%,日增重分别下降 11%、21%和 23%。由此可见高温显著降低生长育肥猪日采食量及日增重,其影响随着猪体重的增加而增大。
3 对种猪繁殖的影响
种猪的繁殖性能除受到遗传和营养等的因素制约外,而与环境因素关系非常紧密,其中尤以高温所引起的热应激对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最大,每年炎热的夏季是种猪繁殖性能在一年中最低下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推迟发情,甚至不发情: 据郝贵增等(2002)报道,炎热环境可使后备母猪的初情期平均推迟约18 天,在每年 7、8、9 月份的后备母猪发情率较其它月份低 30%。(2)受胎率下降,死胎率增多:这是由于高温引起母猪卵巢功能减退,公猪造精机能障碍,精子质量差所造成的结果。据卢伟等(1993)的观察,环境温度越高,早期受胎率越低,温度在 30℃以上时,断奶后 7 天内受胎率仅 36.9%,分别比 0-10℃、10-20℃和 20-30℃温区低 24.6%、21.4%和 15.4%。此外,Enne(1979)连续 4 年对 37563 头种猪分娩资料分析,发现夏季配种不孕的经(初)产母猪占 33.2%(37.8%)。(3)产仔数减少,甚至引起流产:据曹义生等(1989)报道,气温高于 30℃时,窝产仔数 6.7 头,而低于30℃时为 9.3 头。又据吴志君等(1998)观察,夏季对怀孕母猪实施降温措施的未见流产现象,而不降温的则有 12.5%发生流产。(4)母猪泌乳量减少,仔猪成活率降低:由于高温使母猪采食量下降,摄取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不足,致使泌乳量降低和品质不良,仔猪吸乳不足,缺少营养,抗病力低,引起腹泻、肺炎等等,最后消瘦衰竭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