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浇水要适度,不要过于频繁,这是许多初学养花的人常犯的错误。应该掌握见干见湿的原则。这在盆株休眠期和上盆、换盆初期更应特别注意。
2、培养土中所掺和的各种有机质、如腐叶土、圈肥、锯末、农家肥、厩肥、有机垃圾等,均须经过长时间的充分发酵腐熟后才能使用,千万不要使用生肥,否则生肥发酵时,温度过高,就会导致根系烧烂。
3、给盆株追肥时,用量及浓度一定不能太大,应尽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用量过大,也会使根烧烂。
4、要保证盆土渗水良好。盆花浇水时,水分积留在盆土表面,久久不易下渗,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
(1)新上的盆土为黏性土,不含有机质或细沙,所以很难渗水。
(2)花盆底孔上的瓦片,堵塞了洞孔,或是盆底垫的碎石层太薄,或未垫碎石沥水层,以致渗水不畅。
(3)盆花多年未换盆,根须布满盆内结了团,以致水分难以下渗。
所以应适度添加有机腐殖质,河沙、炉渣、煤烟灰等成分,以保证基质有良好的通气透水性能。或重新换盆,剪去过多的须根,不然日久会造成叶黄而脱落,积水烂根而死亡。
一看盆土
在夏秋季节,生长正常的花木,在晴好天气每天浇1次透水,到了第二天同一时间检查盆土,盆土发干显露微白则根系正常;若不见其盆土收干发白,仍然呈潮湿状态,则说明植株根部已发生了烂根;若2~3天后仍然湿润如故,则说明该植物根系已大部分腐烂。
二看叶色
如有相同种类的花木数盆,将其放在一起,若发现它们中某一植株的叶片失绿无光泽,呈灰白色,或者植株叶片呈萎蔫状态,或者下部叶片在不是换叶季节大量发黄脱落,则说明植株的营养须根因积水、施肥或过度干旱后猛浇大水导致发生了烂根。
三看叶形
盆栽花木的叶片出现纵向皴皱和畸形,也表明植株的根系发生了腐烂,其主要出现于肉质根的花卉种类上,如鹤望兰、君子兰等。由于下部营养根系腐烂,导致与其相连接的那些叶片的局部得不到应有的水分、养分,使该部分停止生长甚至出现萎缩,生长不同步,导致叶片纵向褶皱和畸形,这种情况虽不致于引起植株的死亡,但也会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观赏。
四看叶尖
有些花木种类,在种养了一段时间后,在叶片的先端会出现枯焦,造成这种情况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植株的根尖伸展碰抵盆壁,在气温、土温较高的条件下浇水,导致肉质根先端行使营养功能的部分受损腐烂,使水分、养分不能运送抵达叶尖,引发叶尖部分坏死。另一种情况是盆大花株小,盆土内长期处于积水状态,造成根系端腐烂,失去营养功能,叶片中间或边缘出现黄褐色斑块,则应考虑病害的可能性。
上一篇: 如何将废旧农膜循环利用?
下一篇: 怎样进行玉米害虫蝼蛄的种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