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茎、穗、籽等,病斑椭圆形、长方形或纺锤形,黄褐色、灰褐色。有时病斑上具轮纹,高温条件下病斑出现暗绿色浸润区,并班呈黄褐色坏死小点。
病源:称玉蜀黍凹脐蠕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异名有性阶段称旋孢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传播途径:温度高于25℃和雨日多的条件,一般发病重。
防治方法:1、病发前用品润500—600倍,每隔15—20天喷一次,连喷三次;阿米西达1500—2000倍可达预防、治疗和铲除的效果;治疗可使用白克或使百功1500—2000倍、纳斯津1000倍或特富灵5000—7000倍喷雾。2、70%康正津可湿性粉剂,每亩5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 3、53.8%可杀得干悬浮剂,每亩10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 4、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 5、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10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
上一篇: 生猪弓形虫病的流行特点是什么?
下一篇: ·夏季谨防园林树木的病理性黄化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