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水稻 > 如何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水稻

如何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条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防治:20%叶枯宁(川化018)可湿性粉剂6000倍液;25%敌枯双1500至2000倍液;20%杀枯净(叶枯净)可湿性粉剂300至400倍液(抽穗后不宜用);秧田期可用代森铵1000至1500倍液;本田期用2比1比500波尔多液喷雾均有一定防效,上述药剂,施第一次药后隔7至10天后再施1次,则防效更佳。为防止人为传播,最好采用机动喷雾器防治。

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建立合理排灌系统,防止大水淹没稻田,及时排水,防止深灌积水,造成病害侵染蔓延。  
2、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工作,一般用强氯精进行浸种,以消灭菌源。  
3、稻田保持浅水管理,撒石灰或草木灰,每亩用量为15-20公斤,同时喷施叶面宝等植物调节剂。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施用:每亩施用20%叶青双100克兑水60公斤喷洒,或50%抗枯灵500倍液喷洒。秧田期发病,可喷布川化018或50%代森铵水剂1000-2000倍液喷洒,大田用波尔多液喷洒,每亩用药50-75公斤。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是水稻常见病害,从水稻的苗期到穗期都可能受到侵染危害,病害的主要特征为:  
发病多在秧苗心叶下一片叶片,先在叶片中脉出现褐色小点,叶鞘上呈现水渍状长条斑,沿中脉向上下发展,病斑为黄褐色至黑褐色,病斑与叶片长度接近或相等,病菌侵害未展开叶片引起心腐,严重时有恶臭,病重时秧苗枯死。在成株叶片上,病斑多从叶片与叶鞘交界处发生,然后沿中脉向上下发展,成为深褐色长条斑,最后病部腐烂,有臭味,叶片枯死。心叶未抽出时发病,则不能继续生长而死与心内,成为假枯心。病穗的穗颈伸长,小枝梗淡褐色,弯曲畸形,谷粒不实。所有病部均能挤出白色至淡黄色混浊菌液。  
防治方法   
1、搞好农田基本建设,建立合理排灌系统,防止大水淹没稻田,及时排水,防止深灌积水,造成病害侵染蔓延。  
2、做好种子消毒处理工作,一般用强氯精进行浸种,以消灭菌源。  
3、稻田保持浅水管理,撒石灰或草木灰,每亩用量为15-20公斤,同时喷施叶面宝等植物调节剂。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增强植株抗病力。  
4、药剂施用:每亩施用20%叶青双100克兑水60公斤喷洒,或50%抗枯灵500倍液喷洒。秧田期发病,可喷布川化018或50%代森铵水剂1000-2000倍液喷洒,大田用波尔多液喷洒,每亩用药50-75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