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赤眼蜂,不论单眼复眼都是红色的,属于膜翅目赤眼蜂属的一种。赤眼蜂的成虫体长0.3~1.0毫米,黄色或黄褐色,大多数雌蜂和雄蜂的交配活动是在寄主体内完成的。它靠触角上的嗅觉器官寻找寄主。先用触角点触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部末端的产卵器向寄主体内探钻,把卵产在其中。
1.释放时间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20%时,后推10天,为第一次放蜂适期,间隔5~7天放第二次。
2.释放数量每亩地释放1.5万只赤眼蜂,第一次释放0.7万头,第二次释放0.8万只。
3.释放点数每亩设1个放蜂点,在释放时要根据风向、风速设置点位,如风大时,应在上风头适当增加布点和释放量,下风头可适当减少。
4.释放方法厂家按照每次一亩地释放的数量,生产的标准蜂卡为一张20块、一块一亩地,先将蜂卡撕分成小块,用秫秸皮或玉米叶主脉,把蜂卡别在放蜂点玉米植株中部叶片的背面距离基部1/3处即可。
二、白僵菌防治玉米螟技术
1.封垛时间在越冬代玉米螟老熟幼虫化蛹前,进行白僵菌封垛。玉米螟化蛹前15~20天,吉林省西部地区在5月1日~15日或提前,东部应在5月15~30日或提前,也可采取以测报方法确定当地的封垛时间。4月中旬开始,每天对玉米秸秆垛进行检查,发现有越冬幼虫爬出洞口开始活动,即可进行封垛。
2.封垛方法先计算玉米秸秆垛体积,按每立方米喷白僵菌生产粉2.5公斤(30亿活孢子以上/克)准备好机动喷粉器,把白僵菌防治粉加入箱内,两人一组,一人背器械,一人协助操作,在玉米秸秆垛的茬口侧面,用木棍向垛内捣洞20厘米,启动机器将喷管插入洞内,加大油门进行喷粉,待对面冒出白烟为止,再喷其他位置,直到全垛喷完为止。
3.注意事项蚕区禁止使用。操作时要做好防护,如带上口罩、手套等,工作完要清洗干净。
三、诱捕器防治玉米螟技术
1.在玉米螟成虫羽化始期,每亩设置1个诱捕器。设置时间,中部地区6月下旬至7月末;西部地区6月初至7月上旬。
2.诱盆制作方法准备一直径30厘米塑料水盆,内盛清水,可加适量洗衣粉,水面距盆沿2厘米,水盆用三角架支撑在田间,诱芯悬在水盆中间,距水面2厘米,盆间距离30米,水盆高出作物顶端10~20厘米(水盆离地1.2~1.5米),每公顷放15个诱盆,水盆内水量不足时及时补充,诱到的蛾子应及时捞出。
3.时间与场所在越冬代玉米螟成虫出现始期,于玉米螟主要交尾场所(如玉米田周围、麦田、豆田、草地格子等洼地)放置诱捕器,诱捕时间为30天左右。
生物防治
A、白僵菌防治玉米螟 使用剂量:每立方米秸秆垛用白僵菌防治粉100克(每克含活孢子25亿以上)。1吨防治粉可控制面积1.5万亩。
B、赤眼蜂防治玉米螟 释放方法:在放蜂点选择1棵玉米植株,将蜂卡或盛有蜂的放蜂器具别或挂在中部叶片背面的叶脉上。
C、“生物导弹”防治玉米螟将“生物导弹”产品挂在玉米叶片的主脉上,或摘取木枝条(每只挂一枚)插在玉米地,每667米2按15米等距离(离田边2米)施放 4~5枚,其中净作玉米地每667米2投放5枚;套作玉米地每667米2投放4枚。
赤眼蜂防治,
赤眼蜂在自然界的种类很多,我们现在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赤眼蜂是松毛虫赤眼蜂,它是人工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峰种,一般在玉米螟成虫产卵始期,向田间人工释放赤眼蜂,赤眼蜂将卵产在玉米螟卵内,并吸取玉米螟卵内营养物质供其子代发育成长,被寄生的玉米螟卵不能正常发育为玉米螟幼虫,而是发育出赤眼蜂,赤眼蜂就是这样阻止了害虫的发育。赤眼蜂卵在玉米螟卵内经过卵、幼虫、预蛹、蛹及成虫等五个阶段,最后咬破玉米螟卵壳飞出,雌雄交配后,雌蜂又去寻找新的玉米螟卵,赤眼蜂就是这样在田间循环往复、不断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将大量玉米螟消灭在卵阶段,从而达到控制玉米螟的目的。
采用赤眼蜂技术要达到预期防治效果,必须掌握放蜂时间和方法,主要技术要点包括:
1.释放时间:蜂卵相遇是关键。赤眼蜂是卵寄生蜂,必须保证释放的赤眼蜂与害虫的卵相遇,第一次放蜂在田间玉米螟初卵期;第二次放蜂再往后推5-7天。
2.释放量:每亩释放2万头,平均分两次进行释放。
3.释放方法:赤眼蜂的田间释放方法,以释放即将羽化出蜂的蜂卡为主。每亩地设置2-3个释放点,将赤眼蜂卡均匀布置在玉米田中,选玉米植株中部叶片,将蜂卡固定在叶片的背面,做到防晒、挡雨。
上一篇: 怎样打破马铃薯的休眠?
下一篇: 花生的花序又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