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纹枯病又称云纹病,苗期至穗期都可发病。叶鞘染病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叶片染病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穗颈部受害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秕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生产上结合当地自然条件选用耐病品种。
(2)打涝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打涝菌核并带出田外深埋。
(3)加强栽培管理:施足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4)药剂防治。抓住防治适期,分蘖后期病穴率达15%即施药防治。首选广灭灵水剂500-1000倍液或5%井冈霉素100ml对水50L喷雾或对水400L泼浇。或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76ml、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3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50-75g、50%甲基立枯灵(利克菌)或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200g,每亩用药液50L。也可用20%稻脚青(甲基砷酸锌)或10%稻宁(甲基砷酸钙)可湿性粉剂100g加水100L喷施,或加水400-500L泼施,或拌细土25kg撒施。还可用5%田安(甲基砷酸铁胺)水剂200g加水100L喷雾或对水400L浇泼,或用500g拌细土20kg撒施,注意用药量和在孕穗前使用,防止产生药害。发病较重时可选用20%担菌灵乳剂每667m2用药125-150mL或用75%担菌灵可湿性粉剂75g与异稻瘟净混用有增效作用,并可兼治稻瘟病。还可用10%灭锈胺乳剂每667m2250ml或25%禾穗宁可湿性粉剂每667m2用药50-70g,对水75L喷雾,效果好药效长。也可选用77%护丰安(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绿邦98水稻专用型6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对水75L分别在孕穗始期、孕穗末期各防1次,对病穴率、病株率及功能叶鞘病斑严重度,防效都很显著,有效地保护功能叶片。也可选用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于水稻孕穗期一次用药能有效地防治水稻纹枯病、叶鞘腐败病、稻曲病及稻粒黑粉病。能兼治水稻中后期多种病害。
症 状
水稻纹枯病从秧苗期至孕穗期均有发生,以抽穗期前后为甚,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以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
叶鞘染病 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浸状边缘模糊小斑,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形,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
叶片染病 病斑也呈云纹状,边缘褪黄,发病快时病斑呈污绿色,叶片很快腐烂,茎秆受害 症状似叶片,后期呈黄褐色,易折。
穗颈部受害 初为污绿色,后变灰褐,常不能抽穗,抽穗的瘪谷较多,千粒重下降。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菌核,菌核深褐色,易脱落。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综合防治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适时的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施足基肥,追肥早施,不可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使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灌水做到分蘖浅水、够苗露田、晒田促根、肥田重晒、瘦田轻晒、长穗湿润、不早断水、防止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2.化学防治 抓住防治适期,分蘖末期丛发病率达15%,或拔节到孕穗期丛发病率达20%的田块,需施药防治。前期(分蘖末期)施药可以杀死气生菌丝,控制病害的水平扩展;后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施药可抑制菌核的形成和控制病害的垂直扩展,保护稻株顶部的功能叶不受侵染。药品:农用抗菌素120水剂800-1000倍液或5%井冈霉素 100ml对水50L喷雾或对水400L泼浇。或每667m2用20%氟硅唑咪鲜胺 50-76ml、50%甲基硫菌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50%甲基立枯灵(利克菌)或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200g,每667m2用药液50L。其他农药还有菌核净等。
3.清除菌核 打涝浪渣中的菌核,减少菌源。要每季大面积彻底打涝并带出田外深埋。
4.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防治水稻纹枯病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无公害药物:
方案一:将农用抗菌素120按800-1000倍液或倍乐溴按每亩50克,进行全株均匀喷雾,以不滴水为宜,7天用药一次。
方案二:病情严重时,用农用抗菌素120 35ml+5%井冈霉素100ml对水50L,均匀喷雾全株,7天用药一次。
水稻纹枯病侵染症状
叶鞘症状 在近水面处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 后渐扩大呈椭圆形或云纹状, 中部呈灰绿或灰褐色, 湿度低时中部呈淡黄或灰白色, 中部组织破坏呈半透明状, 边缘暗褐;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融合形成大病斑, 呈不规则状云纹斑,常致叶片发黄枯死 。
穗部症状 穗颈上病部初为污绿色, 后变灰褐, 常不能抽穗; 湿度大时, 长出白色网状菌丝, 后汇聚成白色菌丝团,形成深褐色菌核, 易脱落 ( 图 4) 。高温条件下病斑上产生一层白色粉霉层即病菌的担子和担孢子。
叶片症状 叶片病斑也呈云纹状, 边缘褪黄, 发病快时病斑污绿色, 叶片很快腐烂
防治技术
1 农业防治
减少菌核残留量。春耕灌水耙田时, 捞去浮渣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 及时铲除田边和田间杂草, 集中销毁或沤肥, 可有效减少菌源基数。
科学肥水管理。施足基肥, 早施追肥, 避免偏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 分蘖期浅灌, 中耕后适当灌水, 分蘖盛期后及时晒田, 孕穗后实行干干湿湿的管水原则, 可保证稻苗稳
健生长, 增强抗病能力。
选用较抗病品种。茎秆粗壮、 叶型窄而直挺、 耐肥的品种抗病性较强, 可减少病害发生
. 2 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防治, 真菌有青霉属、镰孢属及丁霉属的一些种; 细菌有假单胞杆菌属和芽孢杆菌属的一些细菌, 可在一定程度抑制病害的发生。
3 药剂防治 这是最直接、 有效的防治方法。可选用井冈霉素、 噻氟菌胺、 纹枯利、 禾枯灵、 敌力脱等药剂, 以孕穗期和齐穗期用药效果最好。在喷施时, 要注重喷射稻丛的中下部。
(1)发病症状:起初在近水面的叶鞘上产生暗绿色水浸状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斑纹,似云彩状。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呈暗褐色或灰褐色。叶片上的病斑与叶鞘上的相似。稻穗受害变成墨绿色,严重时成枯孕穗或变成白穗。当田间湿度大时,病斑上可出现白色粉状霉层。病部菌丝集结成菌核,容易脱落。
(2)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在稻田土壤里或稻行 、杂草中越冬的菌核,于第二年春耕灌水时浮于,炽附在稻株基部的叶鞘上。当温湿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长出菌丝,直接侵入叶鞘,病斑不断扩大蔓延,病部的菌丝体集结形成菌核,落入水中,随水流扩大传播。水稻生长前中期,病害主要在稻株基部叶鞘横向扩展。抽穗以后,在温湿条件适宜情况下,病害很快向上面的叶鞘、叶片侵染扩展。大水稻生长的一生中,分蘖期、孕穗期至抽穗期抗病能力降低,病菌侵染最快。当湿度大,气温30oC左右时,只要1天-2天菌核就能萌发长出菌丝,7天左右双可形成新的菌核。
(3)防治方法:水稻纹枯病近年来在河南省已上升为主要的病害。其为害面积大,分布广,水稻一生中各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病。防治方法应采用综合措施,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1)农业防治:A、彻底清除稻田周围杂草,以消灭野生寄主。B、病稻草发杂草要经过高温堆沤腐熟后,才能作肥料施用。C、春耕整地灌水时,将下风头的水上漂浮浪渣打捞干净(里面带有很多菌核)并带回家晒干火烧,以减少菌源。D、采用东西行向栽插,利于稻株基部接受较多的阳光和通风透气。插植规格要合理,提倡适当稀相干争大穗。E、多施基肥,氮;磷、钾搭配施用,防止偏施氮肥,以保证稻苗稳健生长,增强抗病能力。F、科学排灌,防止串灌,浅水勤灌,够 苗适时适度晒田,以降低田间湿度,湿润壮秆,干干湿湿到成熟。
2)农药防治:亩用井岗霉素50克,加水50千克喷雾;或亩用25%的菌核净200克,加水75千克喷雾;或亩用20%的粉要乳油50毫升-75毫升,加水50千克喷雾;或亩用75%的纹枯灵可湿粉50千克,先用少量温水调成糊状后,加水50千克,充分搅拌均匀喷雾。也可用稻丰灵喷雾。
纹枯病又名云纹病、花脚秆,属真菌病害。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形病斑。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水稻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有时造成“串顶”。湿度大时或感病品种上,菌丝可扭结成菌核,初为浅(乳)白色,后期变为黄褐色或暗褐色,扁球形或不规则形,菌核以少量菌丝连接于病部表面,容易脱落。高温、高湿最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发展和危害。水稻纹枯病症状纹枯病防治适期在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防治为最好。要加强田间调查,根据发病时期进行防治。防治方法:打涝菌核,减少菌源。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可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用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用药具体方法: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毫升或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75克,30%爱苗15~20毫升/亩,均加水60~70千克粗雾喷于发病部位或稻株基部。其他一些新名称药剂(有效成分基本相同)也可选用:每亩用5%稻纹灵100克,或4.5%穗健100克,或10%纹剑50克,或20%纹真清30克,或20%真乐36克,或3%纹枯净200克,或11%纹曲清20克、或20%纹枯净粉剂50克,分别加水60~70千克均匀喷雾到水稻中下部。
水稻分蘖期开始发病,主要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叶鞘发病先在近水面处出现水渍状暗绿色小点,逐渐扩大后呈椭圆形或云形病斑。叶片病斑与叶鞘病斑相似。水稻发病严重时,叶片早枯,可导致稻株不能正常抽穗,即使抽穗,病斑蔓延至穗部,造成瘪谷增加,粒重下降,并可造成倒伏或整株枯死,有时造成“串顶”。湿度大时或感病品种上,菌丝可扭结成菌核,初为浅(乳)白色,后期变为黄褐色或暗褐色,扁球形或不规则形,菌核以少量菌丝连接于病部表面,容易脱落。高温、高湿最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发展和危害。水稻纹枯病症状纹枯病防治适期在分蘖末期至抽穗期,以孕穗至始穗期防治为最好。要加强田间调查,根据发病时期进行防治。防治方法:打涝菌核,减少菌源。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不可偏施、迟施氮肥,增施磷钾肥。用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用药具体方法:每亩用5%井冈霉素水剂150~200毫升或25%粉锈宁(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75克,30%爱苗15~20毫升/亩,均加水60~70千克粗雾喷于发病部位或稻株基部。其他一些新名称药剂(有效成分基本相同)也可选用:每亩用5%稻纹灵100克,或4.5%穗健100克,或10%纹剑50克,或20%纹真清30克,或20%真乐36克,或3%纹枯净200克,或11%纹曲清20克、或20%纹枯净粉剂50克,分别加水60~70千克均匀喷雾到水稻中下部。
上一篇: 大棚番茄徒长防止措施有哪些?
下一篇: 家兔传染性腹泻如何进行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