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芹菜 > 芹粢褐斑病发病原因? 芹菜

芹粢褐斑病发病原因?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芹菜褐斑病发病原因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芹菜尾孢菌Cercospora apii Fres.侵染引起。初侵染源主要为种子或残留病株。病菌以附着在种子表面和侵入种皮内的菌丝及残留病株和土壤中菌丝与孢子越冬,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至寄主植物上,在水滴存在的条件下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引起初次侵染。播种带病种子,出苗后即可染病,并在受害的部位产生新一代分生孢子,借气流风雨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周而复始一直延续到秋末,危害逐步加重。

病菌喜高温潮湿的环境,发病适温为22~30℃,相对湿度85%~95%,分生孢子形成适温15~25℃,萌发适温28℃。分生孢子发芽最适温度范围为15~20℃,对湿度要求较低,潮湿条件更利于发病。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芹菜叶斑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11月。最适感病期为成株期。发病潜育期3~7天。梅雨期间多雨的年份发病重,高温多雨、低洼地带易发病,在高温干旱而夜间结露的情况下也易发病。此外缺肥、排水不良、灌水过多或植株较弱发病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