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其他 > 什么是春化现象,它与作物生长的发育关系如何? 其他

什么是春化现象,它与作物生长的发育关系如何?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什么事春化现象,它与作物生长的发育关

系如何?

作物的春化指一、二年生种子作物在苗期需要经受一段低温时期,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这个发育时段称为春化阶段。中国农民早已注意到春化现象,并应用于实践。当因自然灾害冬前未能按季节播种小麦时,采用“闷罐法”,把湿种子闷在罐里放在冷处40-50天(人工春化),春暖后播种,当年仍可以收获。

春化现象   指一、二年生种子作物在苗期需要经受一段低温时期,才能开花结实的现象。这个发育时段称为春化阶段。中国农民早已注意到春化现象,并应用于实践。当因自然灾害冬前未能按季节播种小麦时,采用“闷罐法”,把湿种子闷在罐里放在冷处40-50天(人工春化),春暖后播种,当年仍可以收获。   1927年苏联T.Д.李森科利用分期播种进行作物春化问题的研究,其后苏联在生产上大面积进行冬小麦春化处理,冬麦春播获得成功。他根据这些工作提出植物阶段发育假说,认为第一个发育阶段是以温度为主要因素的,叫春化阶段。春化是一诱导现象,它并不直接引起开花;有春化现象的作物,包括一年生作物、大多数二年生作物和某些多年生作物。这些作物中,髭表现出对低温的绝对需要,没有适当的低温便不形成花原基。很多种冬性一年生作物,对春化有数量上的反应,延长春化时期,可缩短这些作物到达开花的日数。   有许多作物,在种子吸水膨胀后开始萌动时被春化,以萌发早期最有效。也有些作物需要以营养体状态经受寒冷;还有些作物,茎尖分生组织是感受部位。虽然感受低温的部位随作物而异,但春化作用只发生在能分裂的细胞内。在春化过程中,如把作物放回到较高温度下,春化效应将解除。解除春化只发生在短时期的春化处理过程中,春化状态一旦完全建立,便很稳定,高温已不起作用。春化处理在生产中的应用,除为了冬麦春播外,在小麦育种、引种以及小麦夏播中也得到了应用。

冬小麦必须在秋季播种,出苗后越冬,来年夏季抽穗开花。如果将冬小麦在春季播种就只长茎叶,不能开花。

需要春化的植物有的表现出对低温的绝对需要,没有适当的低温就不能形成花原基。有的只是对春化在数量上的反应,延长春化时期可缩短植物到达开花的日数。这些植物不经过低温也能开花,只是需要的时间要长,形成的花数要少。春化过程是一种诱导现象,春化时除需要低温外还需要水分、足够的氧气和必须的养料等综合因素。春化过程是一种诱导现象,春化时除需要低温外还需要水分、足够的氧气和必须的养料等综合因素。

春化现象指作物在某一期间需要一定温度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发育现象叫——。根据小麦品种曾分为三种类型:①春性型,a、经过0—12℃、春化时间不超过10天都能抽穗。②半冬型,经过0—12℃处理都能抽穗,但经过10—12℃时则明显延缓抽穗,而在5—8℃下约需20天左右的处理。b、经过10—12℃处理后不能抽穗,5—8℃为适温,需要25—30天。③冬性型,春化作用适应范围为0—3℃,需30—45天。

春化(vernalization)低温对越冬植物成花的诱导和促进作用。冬性草本植物(如冬小麦)一般于秋季萌发,经过一段营养生长后度过寒冬,于第二年夏初开花结实。如果于春季播种,则只长茎、叶而不开花,或开花大大延迟。这是因为冬性植物需要经历一定时间的低温才能形成花芽。冬性作物已萌动的种子经过一定时间低温处理,则春播时也可以正常开花结实。春化作用一词即由此而来。冬性禾谷类作物(如冬小麦);二年生作物(如甜菜、萝卜、大白菜)以及某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如牧草),都有春化现象,这是它们必须等到翌年才能开花的基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