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力强、抗逆性强、品质好、商品性好、适应栽培季节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以下标准:种子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95,水分≤8。
2、播种
(1)整地、施基肥
选上年为非茼蒿种植的地块。底肥采用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施肥与整地相结合,中等肥力土壤每亩应施腐熟的厩肥2000-3000公斤,高肥力土壤每亩应施腐熟的厩肥1000-2000公斤,并配合施用适量蔬菜专用复合肥。混匀土壤和肥料,整平后作1.0,1.5米宽畦,耙平畦面
(2)播期和播种量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品种特性,日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可采用露地或保护地栽培。每亩栽培面积用种1.5-2.5公斤。
(3)种子处理
播种前3-5天,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0.5小时,或用福尔马林300倍液浸种1小时,将已消毒的种子洗净后,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24小时,取出后用容器装好保湿,放在15-20℃条件下3-5天,每天用清水冲洗一次,当20%种子萌芽露白时,即可播种。
(4)播种方法。
撒播。浇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撒播于畦面覆盖准备好的细土1厘米左右厚。
条播。将出芽的种子播于准备好的畦面浅沟中,行距10-15厘米,沟深2-3厘米,覆盖1厘米左右厚准备好的细土,浇足水。
3、田间管理
(1)温度管理。保护地栽培白天温度控制在15-25℃,夜间10℃以上。
(2)水肥管理。苗高3厘米左右开始浇水,只浇小水或喷水,苗高10厘米左右开始追肥,以腐熟有机肥与速效氮肥相结合,每次采收后,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
(3)间苗。当苗长有1-2片真叶时进行间苗根据品种确定苗间距3-5厘米。采收时,疏去适量弱苗和弱枝。
(4)清洁田园。间苗和采收时结合除草,除去病虫叶或植株,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4、病虫害防治
茼蒿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叶枯病、霜霉病、病毒病、蚜虫、菜青虫、小菜蛾、潜叶蝇。
茼蒿乂叫蓬蒿、春菊、蒿子秆,菊科菊属一、二年生蔬菜,以嫩茎叶食用。根系浅,主要分布于表层土壤。茎直立,髙20—30cm,分枝性强。叶互生,羽状裂叶。花序为头状花序,花为白色或黄白色舌状花。果实为有棱角的褐色果,千粒重在1.8—2g之间。
茼蒿喜冷凉气候,不耐寒与高温。生长期最适宜的温度为17<€—20<1:,12(€以下生长较慢,29<1:以上纤维增多,品质变差。髙温及短日条件下易抽薹,适宜在pH为5.5~6.8的有机质含量高、湿润的沙壤土上栽培。春秋两季都可播种,但以秋播的生长期长,产量高。
秋播品种宜选用耐热性好、高产、品质好的大叶种。9月为适宜播种期,当年收获。采用条播方式,行距10cm,播幅5cm,沟深1.5cm。播种量为45kg/hni2。秋延后茼蒿比露地秋茬晚播25d,幼苗期在露地栽培,气温下降到12度时扣棚。当棚温过高时,注意通风,温度过低时,注意加覆盖物保温。
春播宜选用小叶种。从2月下旬至4月上旬,过早播种容易抽薹。播前温水浸种,15度—20度催芽,播种量约55—60kg/h平米,播后覆1.5cm的土。2片叶时除草疏苗,苗距约2cm,苗期适当控水。巧株高10cm左右、进入生长期后,加强肥水管理。春提前茼蒿出苗前不放风,出苗后注意保持棚内温度在20度左右,过高注意通风,不宜常浇水,保持土温;外界温度较高时,要注意浇水施肥。
生产上采用直播法,撒播每公顷用种量45kg左右。有些地区秋播还利用茼蒿与芥菜、白菜套作,或与萝卜混播或在春季与茄果类、瓜类套作。
茼蒿一般在苗高16cm左右即可间拔收获,采收后追施腐熟稀薄肥料。
上一篇: 雨水倒灌蔬菜大棚有何好的应对方案?
下一篇: 适于品种鉴定的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