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水稻的叶色变化规律:移栽返青期叶色显 “黄”。有效分蘖期,叶色显“黑”有利于促进分蘖早生 快发,到有效分蘖末期叶色最“黑”。无效分蘖期叶色 显“淡”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生长,有利于改善株型、促进根系的生长。拔节前后叶色显“淡”有利于营养生 长朝生殖生长转变,有效地控制基部节间的伸长,促进 茎秆粗壮,防止倒伏,提高结实率。孕穗期叶色变 “深”,利于形成大穗,促进颖花发育,提高颖花数。早 稻由于拔节孕穗期较短,叶色变“淡”不明显。破口期 叶色变“淡”,可增加茎、叶...
移栽返青期叶色显“黄”.有效分蘖期,叶色显“黑”有利于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到有效分蘖末期叶色最“黑”.无效分蘖期叶色显“淡”有利于控制无效分蘖生长,有利于改善株型、促进根系的生长.拔节前后叶色显“淡”有利于营养生长朝生殖生长转变,有效地控制基部节间的伸长,促进茎秆粗壮,防止倒伏,提高结实率.孕穗期叶色变“深”,利于形成大穗,促进颖花发育,提高颖花数.早稻由于拔节孕穗期较短,叶色变“淡”不明显.破口期叶色变“淡”,可增加茎、叶的物质积累,为提高结实率创造了条件,而且还可以减少穗颈瘟的发生.齐穗以后叶色转“深”,维持较长时间,到结实后期自然转“黄”,有利于提高结实率和粒重.
2.5一3.5叶期不可有黄、否则影响返青速度、质量。
N一n叶以前、叶色应“黑”叶片含氮量在3.5%左右、顶4叶>色顶3,有利于有效分蘖。
N一n叶期、叶色退“黄”叶片含氮量在2.7%左右、顶4叶色=顶3、分蘖减慢。
(N一n十l)一(N一n十3)叶期、叶色明显退“黄”、叶片含氮在2.5%左右、顶4叶色浅于<顶3,无效分蘖受到控制。
倒二期开始至抽穗15一20天、叶色应明显回升“黑”、叶色含氮量在2.7%,顶4叶色=顶3,有利促进大穂的形成,提高结实率。
抽穗15一20天后、叶色逐渐退淡、至成熟保持2片以上绿叶、有利于结实率和粒重。
注:N代表水稻总叶片,n代表水稻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