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见的寄生虫病
(一)车轮虫病
1、病害特点:主要危害乌鳢的鱼苗鱼种阶段。一年四季都可发生,而以4~7 月较流行, 适宜温度20~28℃。池小、水浅、水质不良、饵料
不足、放养过密、连续下雨等情况易于发病。患病鱼离群独游,鱼体消瘦, 粘液增多,鱼体大部分或全身呈白色,游动缓慢,鱼苗可呈“白
头白嘴”症状,呼吸困难而死。镜检病鱼鳃丝、体表或鳍条可见大量的车轮虫。
2、防治措施:
(1)每亩用125~150 千克生石灰彻底清塘,杀死虫卵和幼虫;
(2) 水深每米每亩用苦楝树叶30kg 煮水全池泼洒;
(3)用0.6g/m3 硫酸铜全池泼洒;
(4) 7~8 月份高温季节可以用低剂量的硫酸铜泼洒,连泼2 天。
二、常见的细菌病
(一)诺卡氏菌病
1、病害特点:诺卡氏菌病又称为乌鳢结节病,由诺卡氏菌引起,诺卡氏菌为以腐生为主的革兰氏阳性丝状杆菌。感染诺卡氏菌的病鱼起
初并没有明显症状,仅表现为食欲下降,反应迟钝,上浮水面。随着病情加重,体色变黑并伴有出血现象,眼球突出或外缘混浊,腹部膨大,
真皮下形成脓疮,有干酪状坏死,鳃上有棉絮状结节,最明显是脾和肾上有明显肉眼结节(肉芽肿),肝、心包和鳔上偶尔也可见。本病病
程长, 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成鱼养殖池中多发于高温养殖期。
2、防治措施:口服药须同时使用抗生兰氏阳性菌的药物与抗生兰氏阴性菌的药物,并通过口服添加维生素,结合外用药物,先用氧化类
杀菌药,后使用非氧化类的杀菌药。可以依照以下具体方案进行:首先大量换水,将池水的3/4 排出,加入新水。再用三氯异氰脲酸0.3
克/ 米3 全池泼洒,隔天一次, 连用两次。同时用罗红霉素拌饲投喂, 用量为每千克鱼体每天用0.1 克,连续服用5~7 天;并加以维生素
C 护肝, 用量为1% 的预混料每天每千克鱼体用0.2 克。饲料中添加的药物先和蛋清混合,成浆糊状,再粘在饲料鱼表面稍干后投喂。
(二)出血性败血症
1、病害特点:该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或温和气单胞等引起,可发生于乌鳢养殖的各个阶段,发病的适宜水温在27~30℃,7 月中旬-8 月下
旬高温季节为高峰。患病鱼不吃食,漫游于水面, 反应迟钝,体色发黑并伴有出血现象, 病鱼的鳍基和下颌到肛门的腹部发红, 有出血条
纹,鳞片松散易脱落。有些病鱼还伴有眼眶充血和肌肉充血现象,严重时腹部肿胀,剖开腹部,体腔内有血腹水,肝脏色变淡有的呈苍白色,
肝脏上有明显的出血点或淤血块,胆囊肿大且呈深绿色,脾脏色深为紫黑色,胃肠道内无食,且胃肠道充血而发红。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
高。
2、防治措施:预防为主,去除池底过多淤泥,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提高水位,增加换水次数,保持水质清新; 投喂新鲜优质饵料。
发病时,按每15 天施放生石灰或二氧化氯、二溴海因, 全池泼洒一次。病情严重时隔1~2 天再泼洒一次。同时内服氟哌酸(诺氟沙星)
20~50mg/kg,每天1 次,连用3~5 天,或氟苯尼考20~50mg/kg,每天1 次, 连用3~5 天。
上一篇: 细辛叶枯病有何发病规律?
下一篇: 生姜播种后为何要进行遮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