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蔬菜园艺 > 荸荠 > 荸荠的田间管理技术有哪些? 荸荠

荸荠的田间管理技术有哪些?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灌溉 宜采用“浅水移栽,深水活棵,薄水分蘖,湿润长果”的管理方法,即移栽时放浅水,插后灌深水5~9厘米,活棵后宜用浅水灌溉,一般2~3厘米左右即可。够苗封行后,可灌深水进行控苗,结荠期宜保持8~10厘米深水层,施重肥后,采用浅水歏灌的湿润管理方法。到11月中旬,荸荠基本定型后,球茎成熟时可停止灌水,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2)追肥 以速效肥为主,一般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气温高时,施粪肥的浓度宜淡,施化肥应在露水干后进行。在母株旺盛分蘖之前需重施一次氮肥,到抽生结荠茎时再施一次,每次每亩施尿素15千克。分蘖,分株初期适当补施磷肥,每亩施过磷酸钙10千克。在分蘖,分株初期,结球初期和中期应适量施用钾肥,每亩施氯化钾10千克。
(3)除草 从栽植到植株封行,中耕除草2~4次,时间应在第一,二次分株期间进行。每次除草及耘田之后,追肥一次。除草方式宜采用人工田间拔除,在第二次除草过程中,如发现秧苗过密,可将瘦弱苗拔除。操作过程中应细心,防止损坏秧苗;每次除草及耘田之后,追肥一次。
一般宜采用人工除草。采用化学除草时,一般选用丁草胺,在荸荠移栽后7~10天,即种苗活蔸到新苗未破土之前,每亩大田用60%丁草胺乳油75~100毫升,兑水30千克喷雾。施药时田间保持7~10厘米深的水层。

晚水荸荠生长期短,要加速植株发棵,田间不能块水,否则会影响荸荠产量和品质。伏水荸荠栽植时,前期宜灌水深3~5cm,这样有利于土温提高,荸荠分株多.叶状茎多。以后逐步加深水位到5~20cm,以控制分蘖,促进荸荠膨大。 荸荠病害主要为秆枯病。该病8月下旬在田间可见。10月上旬盛发流行。防治方法:对发病田块最好实行3年以上轮作,也可实行水旱轮作;选用无病种球。在播种前球茎可用25%多菌灵250倍或70%托布津1000倍浸种24小时;改进排灌方式,避免串灌、漫灌和将发病田中的水灌入无病田中;清除田间病残体,销毁茎秆,以减少来年病菌的初侵染源;发病田间可用多苗灵、托布津喷雾,每7天1次。 荸荠虫害主要为荸荠白禾螟,以幼虫危害荸荠的茎秆,将管内的横隔膜穿透,引起管壁变褐腐烂,危害严重者导致枯死。防治方法:荸荠收获后把茎秆集中销毁,铲除田边杂草,以减少越冬幼虫数量。药剂防治应坚持狠治2、3代幼虫,早治第4代幼虫的原则,可用40%稻虫净,80%敌敌畏防治。荸荠生长后期,地上部枯死后,即表明球茎已成热,即可采收。也可留存田间,直到来年春季,随时采收。早期采收的荸荠,肉质嫩,味不甜,表皮尚未全部转红色,皮薄不耐贮藏。12月下旬以后,球茎转成虹褐色,含糖量高,味甜多汁,此时果收最为适宜。可在采收前一天排水,保持土壤烂软。一般每亩产量1500kg左右,高产田可达3000kg。挖起的荸荠,洗净泥土,剥去顶芽,分级上市。哲不上市的荸荠可用窖藏法和堆藏法保存。

马蹄适宜无霜期生长,全生长期刊10~240天。马蹄的栽植时期较机动,自4月上旬至7月上旬均可以播种育苗,但以早栽为宜,使植株能在5月上旬至7月下旬期间发生分蘖和分株,入秋以后结荠。一般小满至芒种栽植的称“早水马蹄”,立冬前后采收;小暑到大暑栽植的称“伏水马蹄”,冬至前后采收;立秋前后栽植的称“晚水马蹄”,采收期可延至翌年清明。无霜期长,可以适当迟栽,但最迟应在处暑栽植。

(1)灌溉:一般在栽植时,田间应灌浅水;定植成活后,逐渐加深灌水,在分株和分蘖期间,灌水深1.5~3厘米。秋分到寒露,球茎膨大期应加深水层4.5~6厘米。球茎成熟后,于采收前两周排水,如春季采收,则冬季田间仍需保持湿润,以免土壤开裂。

  (2)追肥:早水荸荠,以施有机肥作基肥为主,追肥量宜少;伏水荸荠和晚水荸荠以速效肥为主,一般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第一次追肥在大暑前进行,每667平方米(1亩)施人粪尿500~800千克或尿素5~8千克;第二次追肥在立秋后进行,每667平方米(1亩)施尿素8~10千克,草木灰150~200千克。白露到秋分结荠时,若植株还未封行,应在第二次追肥10天后,再追施尿素10千克,作为结荠肥。每次追肥时,放浅田水,使肥吸入土中,而后灌水至原来深度。

  (3)中耕除草:从栽植到植株封行,中耕除草2~3次,时间应在第一、第二次分株期间进行。每次除草及耘田之后,追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