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根肿病俗称大根病,福建称菜癌,东北地区称菜瘤子。主要危害大白菜、小白菜、甘蓝、萝卜、油菜、菜苔等十字花科蔬菜,最易感病的蔬菜是白菜。在中国的黑龙江、云南、辽宁、福建、浙江、江苏以及两湖两广地区普遍存在。在欧州、日本等国也有根肿病普遍存在,是世界性难防病害。
一、白菜根肿病发病症状
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的休眠孢子囊,在适宜条件下萌发生成游动孢子,侵入菜苗幼根、根毛,发育成变形体。变形体进入根部皮层组织和形成层细胞内,剌激寄主薄壁细胞分裂、膨大,导致根系形成肿瘤,9-10天后主根或侧根上形成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等的成串肿瘤。初期瘤面白色光滑,后期龟裂、粗糙,也易感染其它病菌而腐烂。根肿块大的象马铃薯,直径1.5厘米,小的象豆根瘤,有的象手指条状不规则地生长。病害发生后直接妨碍营养成分向植株地上部分输送。发病初期,出苗正常,主根生长慢,十几天后白菜苗白天萎蔫,早晚恢复,慢慢的就不长了,严重时小苗枯死。成株期,植株生长迟缓,矮小,白天萎蔫,后期外叶发黄枯萎,有时全株枯死。发病严重的生长前期出现根部腐烂,开始枯死。长到中期造成白菜大面积死亡,给农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二、白菜根肿病病原菌
大白菜根肿病是一种土传真菌病害。它是由鞭毛菌亚门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abrassicaeworon)侵染十字花科植物的根,并使其发生病变而造成的一种病害,分类归黏菌。将病根样品在室内镜检,显微镜下观察切片,根部细胞内有一个一头大一头小近椭圆形的病体,是病菌的孢子囊,它由一粒一粒圆形小病菌集成。如果镜检发现线虫,应是根结线虫病。调制种子时,带菌土粒附在种子上,可以导致种子传染。病原菌的发育温度为9—30℃,最适温度为20-24℃。孢子萌发芽管和病害进展的适温为18-25℃。土壤呈酸性有利于病菌繁殖,PH值7.2以上的碱性土壤则难以繁殖。
三、白菜根肿病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目前比较抗病的品种有常兴蔬菜的金锦系列大白菜,该系列品种由日本进口杂交一代大白菜,株型整齐一致,适宜温度下生育期65天,叶色较绿,球叶合抱,包球紧实,叶球炮弹形,球顶稍舒心,叶球高38厘米,直径21.3厘米,球叶数63片。叶球内部淡黄色,单株重4.5公斤左右,一般亩产净菜7000公斤。耐储藏,耐运输,对根肿病有很强的抗性。在湖北恩施、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区示范表现对根肿病有很强的抗性。
2、种子处理。种子灭菌处理是最重要的防治方法,可用种子重量0.3% 的40% 拌种双粉剂拌种。
3、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4-5 年,可改种草莓或瓜果类蔬菜。
4、高畦栽培,加强管理。秋菜适当晚播,在白菜生长期适时浇水追肥,加强田间排水,中耕除草,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喷施壮茎灵可使植株杆茎粗壮、叶片肥厚、叶色鲜嫩、植株茂盛,提升抗病害能力。减少农药化肥用量,降低残毒。
5、清除病株携出田外烧毁或深埋。病田亩用50%福帅得悬浮剂300毫升消毒处理,兑成500倍液播前喷于地表,旋耕混土后播种。
5、病苗预防。小苗期用10%科佳悬浮剂1000-1500 倍液灌根,一株需要0.4升药液,间隔7天再灌一次。
6、施用石灰改变酸性土壤酸碱度,一般亩施石灰粉75-100公斤,或发病初期用15%石灰乳灌根,每株0.3-0.5升。并在苗期及时喷施新高脂膜防止病菌感染,使幼苗茁壮成长。
7、发病初期用96%“天达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天达2116”1000倍液,或60%百泰可分散粒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0.4-0.5升,或每亩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500倍悬浮液2-3升拌土40-50公斤开沟施于垄内。
上一篇: 如何防止大棚黄瓜疯长?
下一篇: 如何知道本地的最适种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