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 > 玉米田二点委夜蛾防控的主要技术措施? 玉米

玉米田二点委夜蛾防控的主要技术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一、全面系统普查,加强早期预警
二点委夜蛾主要发生在麦秆麦糠还田且未灭茬地块,幼虫白天常躲在玉米幼苗周围的碎麦秸下或2厘米左右的表土层危害,田间不容易直接发现幼虫,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成虫和幼虫均喜阴喜湿,在田间呈聚居性分布。定点系统调查要以前茬为小麦的免耕田为重点,适当增加调查取样点;系统普查发现受害苗要扒开碎麦秸或麦糠等地表覆盖物或土表,仔细检查幼虫数量。在玉米苗期(9叶前),如发现虫口密度达到20头/百株上要发布预警,及时开展应急防控。
二、开展应急防控,及时灭虫保苗
二点委夜蛾的应急防控要按照“治早治小,灭虫保苗”的原则,在幼虫3龄前进行防治。一是药剂喷灌根部。选用48%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或4.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灌,喷灌时将喷雾器喷头拧下,逐株喷灌药液。二是撒施毒土。亩用80%敌敌畏乳油300~500毫升拌25千克细土,于傍晚顺垄撒施在玉米苗根部。三是药剂随水浇灌。亩用48%毒死蜱乳油1000克,浇地时随水灌入田中。
三、实施综合防治,降低危害程度
二点委夜蛾的综合防治要按照“狠治当代,压低下代发生基数”的原则,采取一切有效技术措施降低发生与危害程度。一是农业防治。小麦收割时收割机上挂上旋耕灭茬装置,粉碎小麦秸秆;同时麦田施用腐熟剂,既可恶化害虫生活环境,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危害,又可提高玉米播种质量,达到齐苗壮苗。二是田园清洁。在二点委夜蛾幼虫为害前及时清除玉米苗基部麦秸、杂草等覆盖物,消除其发生条件;对倒伏的大苗,及时培土扶苗,促进气生根生长。三是诱杀防治。根据二点委夜蛾具有趋光性的特点,在成虫发生期采用杀虫灯诱杀成虫,降低落卵量,减轻为害。
四、注意安全用药,确保安全生产
要注意选择已登记的合法农药进行防治,高温季节使用有机磷等农药要注意施药人员的个人保护,杜绝发生人员中毒事故;在已经用过苗后除草剂烟嘧磺隆的田块,要慎用有机磷农药,使用时保证两者使用间隔期为7-10天,并注意施用时尽量避开玉米叶片。

 1农业措施

  深耕冬闲田:四月初结合棉花等春播作物的播种,对前茬为棉田、豆田等冬闲田且没有秋耕的地块进行深耕,破坏二点委夜蛾越冬幼虫栖息场所,减少虫源基数。

  播前灭茬或清茬:小麦收割时在收割机上挂旋耕灭茬装置,粉碎小麦秸秆;同时在麦田施用秸秆腐熟剂,既可恶化害虫生活环境,有效减轻二点委夜蛾危害,又可提高玉米播种质量,达到齐苗壮苗。也可结合当地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将小麦秸秆清理到田外,集中回收再利用。

  清除玉米播种沟上的覆盖物:根据二点委夜蛾幼虫隐蔽怕光的特点,可在玉米播种机上加挂带秸秆清理装置或人工借助钩、耙等农具,局部清理播种沟的麦秸和麦糠,露出播种沟,使玉米出苗后茎基部无覆盖物,消除二点委夜蛾幼虫隐蔽危害的适生环境。

  2物理防治

  麦收时开始到玉米6叶前利用杀虫灯对二点委夜蛾成虫进行大面积诱杀,按每30-50亩一盏灯布灯诱杀成虫,减少夏玉米田间落卵量,降低虫源基数,减轻为害。

  3化学防治

  播后苗前喷雾:秸秆未做处理且有二点委夜蛾发生可能的地块,在夏玉米播后出苗前,要借助于高压喷雾器喷药防治打透覆盖的麦秸,杀灭在麦秸上产卵的成虫、卵及幼虫,同时兼治从小麦上转移为害的其他害虫。使用药剂可选用毒死蜱、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避免单独使用菊酯类农药。

  苗后喷雾:在玉米6叶期前,对大龄二点委夜蛾幼虫发生地块可局部喷药防治,手压式喷雾器要将喷头拧下,顺垄喷撒药液,或用喷头直接喷淋根茎部,直接毒杀大龄幼虫。

  毒饵诱杀: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或辛硫磷配置毒饵,于傍晚顺垄放置,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不要撒到玉米上。

  撒毒土:用辛硫磷等制成毒土均匀撒于经过清垄的玉米根部周围,围棵保苗,毒土要与玉米苗保持一定距离,以免产生药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