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等作用重大,是一项节本增效并易于群众理解与掌握的非常实用的农业技术,目前在我省已大面积推广。然而,在不少地块麦田表现出群体不足、弱苗等现象。经专家会诊后指出,该现象就是因为秸秆还田后未进行深耕造成的。其危害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作物秸秆被浅埋于地表易与麦苗争水,造成干旱。作物秸秆的腐败过程需要一定的水份,今年秋种以来,我省大部分地区已连续40多天无有效降水,土壤水份含量较低,当秸秆腐败再消耗一定水份后,就严重影响了小麦生长,表现出麦田群体不足、长势弱小等旱灾现象。
二是秸秆浅埋更利于病虫害过冬。病虫害的卵、孢子多产于作物秸秆上,浅埋形成的疏松空间,为虫卵、孢子提供了相对温湿度适宜、有氧的环境,利于其过冬。
反之,如果秸秆还田后进行深耕,就可起到为小麦根系蓄水保墒、形成不利于病虫害过冬的环境的作用。因此,深耕是秸秆还田技术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我们在指导群众秸秆还田时,必须提醒群众待秸秆还田后进行一次深耕,才能起到实现丰收高产目的。